哪怕不拍属性,他应该也能试镜到尹志平的角色。
“你冷静一点,原著这么写有它的道理,可是咱们现在做的是电影艺术,一切都要围绕着核心思想去发散……”
郝运听到姜闻语重心长的在“劝说”陆瑏,就知道陆瑏又要妥协了。
早上的时候,郝运不小心听到陆瑏和他爸打电话。
那边似乎听到了片场姜闻喊“开始”的声音,关心的问为什么是姜闻喊开始。
陆瑏鼻子一酸,差点没哭出来。
强忍着泪水安慰他爹,说是姜蜀黍可照顾他了,什么都听他的吩咐,刚才只是在帮其他演员对戏。
并不是抢了他导演的位子,把他彻底架空。
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不过,郝运也懒得同情陆瑏。
同情个毛线啊。
他就拿别人的小说随便改了改当成剧本,通过有力人物递到了姜闻的面前。
姜闻接了本子,给拉了投资,请了各路演技牛人。
剧本他改来改去至少改了九次,和原著原稿比早就变得面目全非。
一场一场的跟,一镜一镜的帮忙把关。
后续剪辑什么肯定也会服务到家。
不抢他的导演,不夺他的项目,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陆瑏要是和他一样草根出身,那真是做梦都不敢做的这么富有想象力。
而且,以郝运并不专业的眼光看来,姜闻的水平确实更高。
现在的陆瑏有点才华,就是太生涩了。
姜闻很快就把他说服,放下陆瑏的导演椅,招呼演员过来改掉这段已经拍了几次但总觉得不对味的戏。
这老哥和张益谋拍《红高粱》的时候,也是毫不相让。
气得张益谋喝了好几大碗高粱酒。
现在陆瑏只是哭而已,根本就不算什么事。
他还打过电话给华姨的老板王重骏,哭诉被姜闻欺负的种种,结果那边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他哭的更欢了。
当然,这一幕郝运倒是没亲见,是剧组其他人八卦被他听到的。
你居然写日记
不管是传言,还是亲身经历,郝运都以日记的形式,把这些有趣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某某日,陆瑏那把象征导演地位的导演椅被姜闻给摔了。
一地稀碎,就像陆瑏那颗被践踏的心。
陆瑏开始收拾行李了,似乎想回高老庄。
下午,姜闻给陆瑏买了一把新的,成功的把他哄好。
那把见证了冲突的旧椅子被我修好了,我爷爷是个铁匠,偶尔也会修理农村里常见的家具。
有了新椅子,而且是姜闻送的椅子。
哪怕这把旧椅子是他爹陆田鸣为他执导第一部电影买的,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也没几天,陆瑏也不愿意再要了。
真就是一恋爱脑,而且还有受虐倾向。
姜闻做主把椅子送给了我。
所以,9月13号这一天,我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椅子。
距离我的19岁生日正好差一个月。
某某日,我发现,姜闻连和宁婧说话都比和别人低好几个度。
难道就因为他们俩以前睡过?
下贱。
不过俩人没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宁婧拍完那俩镜头就走了,她要去拍《孝庄秘史》。
某某日,姜闻和伍雨娟拍寄情戏。
曾经的袁紫衣也成了大妈,美人迟暮不胜唏嘘。
某某日,韩散屏来了。
……
郝运不是第一天写日记,只是刚来横店的时候和七八个人一起住,根本就没有写日记的条件。
如果被人知道写日记,也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就比如和姜闻一起睡的那几天,他发现郝运居然写日记,当时就惊住了。
还说什么,正经人谁写日记。
写日记跟不正经有毛关系?
信不信我薅秃噜你。
郝运不以为然,依旧坚持写自己的日记,就算做不到每天都记,周记也是最起码的。
里头还写了不少关于对演技的思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更何况郝运的记忆力并不算太出色,反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正如郝运日记里写的那样,韩散屏来了。
不远千里跑过来就为了给姜闻捧场,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个警察的角色。
韩散屏和姜闻是好友,好到姜闻能使唤他的地步。
“帮我把那个拿过来。”
姜闻头也不抬。
“哦,是这个吗?”韩散屏估计脑子都赶不上身体反应的速度。
他的眼里只有姜闻,根本没有导演陆瑏,陆瑏几次搭话都被公然的敷衍。
这种无视,让陆瑏更加委屈。
但是他也明白,如果找韩散屏告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