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在地里都没人要。
养鸡养鸭养猪有疫病风险,出了问题死一窝。
农民赚钱的渠道少,花钱的地方多,农产品很难卖得上价格,全靠运气,送家里的孩子读书,小学初中高中样样都要钱,不仅是学费,还有文具作业本费。
去学校读初中,家里就少了个干活的劳动力,还得贴钱给孩子在学校吃饭……
……
在潘佳等人的过去中,所能想到的痛苦,也就是吃不饱饭,肚子里没有油水,家里缺钱不让读书,逼着嫁人……
那些什么毒品、卖银、假钞、赌博……前三者根本就是闻所未闻的“事件”。
鸦片?什么鸦片?卖银?以前男女牵手都要背着人,谁敢?至于假钞——这玩意更是天方夜谭。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啊!”
“敏敏姐,你太有见识了!”
“艾小冰还好意思嘲笑你是井底之蛙,我看她才是井底之蛙。”王师师指了指照片:“她去住过五星级大酒店吗?去过沙滩吗?她有什么好得意的……”
“鹏城的规划要盖这么多楼,咱们以后的城市是不是也跟国外一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南边好像也很多小轿车。”
……
姜敏正要把相册收起来,李丝陶却指着一张照片问:“敏敏,你手上戴的是什么?”
李思敏目不转睛看着照片上璀璨耀眼的玩意,这东西太漂亮了,闪闪发着光。
姜敏道:“这是钻石戒指。”
“钻石戒指?这是什么东西?”
“很贵重的东西,我对象在港岛救了个珠宝商,人家送的。”姜敏笑了笑道:“外面流行结婚要送钻戒,要用钻戒求婚。”
“哇!!!!”
王师师夸张道:“咱们的小张弟弟也忒能干了。”
“港岛珠宝商送的,这玩意值多少钱啊?”
姜敏心想,也不多,大概抵得上出国留学的学费。
她摇摇头:“也不打算卖,管它值多少钱,对我来说只是纪念意义。”
王师师怂恿道:“敏敏,你把这张照片寄给艾小冰,还得详细描述咱们小张弟弟的英勇事迹。”
姜敏摇摇头,她才懒得跟艾小冰打嘴巴仗,不过,寄照片倒是可以。
她挑了几张照片,都是些景物照,不露脸的,姜敏才不会傻乎乎把带有自己的照片寄给艾小冰。
姜敏把照片装进信封里,按照来信的地址,给艾小冰寄了一封漂洋过海的回信。
艾小冰在米国收到信,已经是几个月后。
她眼见是国内寄过来的信,兴奋的不能自已,是姜敏……他们一定在嫉妒羡慕她!哼,不过姜敏肯定不会在信上明言说嫉妒她,可若是她心怀嫉妒,信里面肯定都是酸言酸语。
艾小冰出国后清瘦了一大圈,人也不复过去的心高气傲,而是被打击的丢了大半自信心,在国内她是个张扬明媚的大小姐,在国外学会了低头小心行事。
在国外虽然物质条件变好了,心理上的压力却很大,不可避免受到了各种明t里暗里的排挤,以及被人在私底下嘲笑。
她仿佛变成了初入贾府的林黛玉,处处小心,时时提防,生怕被周围的人看轻了去,被人嘲笑土包子。
她比林黛玉还惨!林黛玉至少还有疼她的外祖母,而自己在这边无亲无故,受欺负了也没人给她撑腰,只能谨言慎行。
而只有在面对国内那些人的时候,她才能想起自己过去是多么的明媚骄傲,只有面对她们,她才具有强烈的优越感!
只要姜敏这些人嫉妒她,她所受到的罪都不算什么,只有在这里,她可以自信心满满地嘲笑国内那些人是井底之蛙。
“这信怎么那么厚?她有多嫉妒我啊,哈哈哈!”
艾小冰拆开信,看着手中一沓十几张照片,脸上的笑容为之一顿。
照片上有高楼大厦,有度假海滩,有五星级酒店,有奢华的游泳池,海滩美女帅哥……还有闪耀的钻石戒指。
艾小冰翻了半天,愣是没有找到姜敏写给她的只字片语,只有照片,姜敏在照片上连脸都不露。
不——
即便没有书信,艾小冰的脑袋里却很自然浮现出姜敏嘲笑的话语:愚蠢的蛙蛙,姐出门度假旅游了,享受海滩太阳浴,住五星级酒店,吃鹅肝黑松露鱼子酱大龙虾……
而你呢,你在打工端盘子,为了一点额外的小费沾沾自喜。
一九八零年冬,家家户户提前买了崭新的日历本,墙上的挂历已经快要撕到最后一页,窗外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冬雪簌簌落下。
灰蒙蒙的天空,白茫茫的大地,屋子里炭火烧得正旺,胡同里两人说话,一口一串白气向四周飘散。
姜敏裹着一身军大衣,在屋里烤红薯,恨不得飘去南方过冬,她拉了拉身上的衣服,在冬天也曾试过其他的棉袄,最后姜同志发现还是军大衣最保暖,耐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