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2节(2 / 3)

,将在秋季得到收获。

王之相等河南的举人继续朝着京师进发,等到了京师附近,才发现了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

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工地乒乒乓乓,到处都是商贩在叫卖,到处都有商队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到处都是行人来回穿梭。

还有那跑在铁轨上的马车,那兵甲鲜丽一丝不苟巡逻的卫兵,还有那看似嘈杂却始终被控制住的局面。

进了京师城里,河南的举子这才发现什么叫大明的京师,以前也不是没有来过,京师的印象还在脑海中,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

京师的街道干干净净全部铺有地砖,建筑也是经过翻新看起来威武雄壮,特别是经过南城的时候,那一排排一模一样的三层高楼让人震惊不已。

京师的人特别多,这哪里是王朝的末年,这分明就是王朝的盛世。

王之相等人被安排到河南的同乡馆,朝廷早就拨了钱粮,举人们不用为吃住的地方发愁。

同乡馆的管事还告诉王之相等人,朝廷鉴于河南湖广,陕甘地区战乱破坏严重,士子们还不远千里跑到京师来参加会考。

此次会试会倾重于这些地方的举子。

甚至若是科考失利,以上地区的举子还能直接到户部选官,将外派地方为官,甚至还能在京师做官,是反正就是重点的照顾对象。

王之相等河南士子不由热泪盈眶,朝廷始终没有忘掉我们,这样的朝廷哪里不值得拥护。

崇祯十六年的科举

张煌言,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生人,浙江鄞县人。

崇祯十五年时,二十二岁的张煌言考中举人,本来没有计划参加崇祯十六年的会试。

但是奈何自己的老乡外加远房亲戚李大人,现在在京师混得风生水起,于是张煌言便迫不及待的乘坐商船来到京师。

拜访了自己的老乡外加远房亲戚李大人,一论关系居然还是李大人的远房侄子,这就表示要发达了。

李大人直接一句话,看你给伯父我头磕得响,这次保你中前三甲。

张煌言直接目瞪口呆,这也太雷人了吧。科举可是最为神圣公平正义的人才选拔方式,你现在告诉我还要作弊,还能提前预定。

想我张煌言铁骨铮铮,一身正气,肯定不食嗟来之食。

但是这毕竟是长辈伯父的安排,还是前三甲,那我张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

当然张煌言也知道自己伯父李大人的能力,迅速向伯父靠拢,并被伯父李大人委以重任,并马不停蹄的给其他士子洗脑。

目前这土地征税三策在京师的士子圈闹得沸沸扬扬,当然持否定态度占大部分,唯一支持的就是浙江士子。

浙江士子表示浙江人的春天来了,现在朝堂上充满了浙江大佬,这次科举就是浙江人的天下。

当然这是一个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浙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地形,难以实现数万亩大地主的条件,再加上浙江地区更倾向于种植经济型的作物。

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不把土地看作是唯一的生产资料。

张煌言的第一站便是给浙江同乡的士子洗脑,并向浙江士子暗示这次的主考官都是浙江人,你们懂得。于是浙江士子立马就向张煌言靠拢。

统一了内部战线,那就要向外发展。

这北方三省的士子表示这土地征税三策是实打实的落在我们的头上,现在我们根本就不想说话。

河南湖广陕甘地区的士子表示现在家乡朝不保夕,再加上朝廷的各项优待,以后朝廷就是我们的家。

云贵川三省两广福建的士子力量太过于薄弱,距离京师的路程也太过于遥远,也得到了朝廷的优待,表示我们也不想说话。

浙江士子迅速和这些地方的士子打成一片,出手阔绰,说话还那么好听,很快就得到这些地方士子的认同。

然后觥筹交错之际,推杯换盏之中,不可避免给这些士子透露一下我们的李大人为你们付出了多少多少。

你们能得到今天的优厚待遇,那都是李大人呕心沥血,甚至在朝堂上拼得脸红脖子粗给你们争取而来的。

这李大人在士子们的形象迅速扭转过来,这李大人原来还有如此有血有肉的一面啊。

当然反应最为激烈的便是南直隶和江西的士子,这些人胆子也大,也是软硬不吃。直接在京师里面对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评头论足,更是对李大人破口大骂。

张煌言带领的浙江士子根本就洗不动南直隶和江西的士子,这地方的士绅力量那真是根深蒂固。

两伙人甚至在京师大打出手,闹得好不热闹。

终于三月的会试正式开始。

这次会试很多规矩就和以前不一样,以往考生还自带衣食,这次居然由朝堂提供。

以往就是一个简单的窝棚,这次居然成了单独的青砖小隔间,里面还放着一张小床和羊毛被,要是累了还能小憩一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