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0章(2 / 3)

状以假乱真,不细看还真不易分辨。而那些此时本不结花的草树之上,亦被各色纸花点缀其上,整座都城浸没于花海之中,美不胜收。

&esp;&esp;得知此事的熙宁帝自然怒火中烧,下令将纸花尽数摘下,于正阳门前焚烧。有的甚至连树一起被整棵砍下一同焚烧,熊熊大火燃了一天一夜,整座京城都弥漫着刺鼻的焦味。

&esp;&esp;即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仍旧没有花间公子的踪迹,甚至还有不少百姓偷偷将纸花摘下藏于家中,为此,缉事司和羽林卫屡屡闯入百姓家中搜查,搅得民间鸡犬不宁。

&esp;&esp;同一日,提督九门内官赵如意府中收到一盆君子兰盆栽。都说君子兰极难开花,这一盆却开满了赤霞橘的小花,若细细看之,则会发现,那些花乃以纸扎就,栩栩如生。

&esp;&esp;赵如意是乾泰帝时司礼局秉笔太监赵符的义子,是如今司礼局中极少数几名手握权柄,却又并非听命于荣桓的太监之一。萧敬虞对荣桓、司礼局和缉事司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这个赵如意曾多次明里暗里与荣桓针锋相对,这盆君子兰,正是寻花阁对他的一次试探。

&esp;&esp;果如所料,赵如意并未将盆栽上交,也没销毁纸花,而是将纸花摘下后,又把盆栽放在了府门前的花坛之中。祁襄的人将盆栽取回,她翻开土来,发现里头真的埋了一封信。展信来看,里头娟秀的字迹工整写着:

&esp;&esp;「亥时三刻,城东松榆林忠义祠,如遇贤者,或可一叙。」

&esp;&esp;到了夜里,由何田扮作花间先生,祁襄和张瑶在暗中跟随,往松榆林去了。

&esp;&esp;自然,怀王殿下与朔金小汗王也是要跟着的,这俩人成天神经紧绷,祁襄皱一下眉头都能叫他们忙活半天。虽然这两人在几乎每件事上都水火不容,在祁襄的身子这回事上,却表现出了出奇的一致,动不动就把范太医叫来左问右问,叫他烦得不行。

&esp;&esp;何田走入松榆林中,四下空无一人,唯闻几声早蝉,鸣声划破寂夜。

&esp;&esp;他走入忠义祠中等候,过了片刻,林子外头传来脚步声,一位身量修长的中年人缓缓步入林间,他身上裹着一层月光,走入祠堂中,看见何田,停住了脚步。

&esp;&esp;何田问:“贤者可是赵提督?”

&esp;&esp;来人反问:“你呢,可是花间公子?”

&esp;&esp;“提督大人约我一叙,所为何事?”

&esp;&esp;赵如意冷冷道:“你的名字叫何田,几日前戒严时入京,在城门登记时还写了白字,当然,或许是你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故意为之,但我更倾向于认为——你并不是他,怎的,我都诚信来赴约,花间公子倒连真身都不敢露面了?”

&esp;&esp;何田淡定一笑道:“不愧是提督大人,明察秋毫,只是我家先生身份实在特殊,不知大人本意,须得慎之又慎。”

&esp;&esp;赵如意抬高声音,仿佛是故意对躲在暗处的人说道:“你可知这座忠义祠的来历?”

&esp;&esp;何田未答话,等待他说下去。

&esp;&esp;赵如意沉声道:“夏朝末年,皇室荒淫无道、人心尽失,带兵三破西凉、五征北狄的悍将英呈遭奸相妒恨,陷害忠良,皇帝听信谗言,急召他回都城,身边一众将士皆劝他莫守愚忠,比如干脆带兵杀进都城,除奸相、清君侧,奈何英呈最看重英氏一族三代忠烈之贤名,不愿起兵造反,执意孤身回朝,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株连九族的下场。后世感怀其忠君爱国之心,建了这座忠义祠,虽已历经数代,每朝天子皆下令修缮维护,只因他这份‘愚忠’,正是维护皇权所需要的。”

&esp;&esp;赵提督骤然收了声,沉吟半晌,才又道:“可我赵某人,并不认同英呈的做法。”

&esp;&esp;祁襄从英呈的立象后头缓缓转出,朗声道:“巧了,本公子也不认同。天下乃是百姓的天下,忠义之人,唯有为黎民百姓计,才当得上‘忠义’二字!”

&esp;&esp;赵如意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来人玉面金冠,谈吐不凡,点了点头道:“是了,这才有几分传闻中那位公子的气度。”

&esp;&esp;祁襄对他深深一揖,道:“赵大人今日约我来此处,想必是愿意襄助本公子一臂之力了?”

&esp;&esp;“你当真的是殇由太子之子?”

&esp;&esp;祁襄浅浅一笑:“在下本名萧煜承,乃世宗皇帝嫡子长孙。”

&esp;&esp;她从怀中摸出垂拱御印,月光洒下,温润的羊脂玉石透出莹亮的光泽。

&esp;&esp;赵如意又问:“那你此番,是想要取御座上那位而代之?”

&esp;&esp;祁襄收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