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面具!
&esp;&esp;卢卡眼中不由闪过一丝震色。
&esp;&esp;仅仅因为昨日查看过巴斯夫化工厂,怀疑有安全隐患,就把防毒面具随身携带着,不得不说,这份谨慎和细心,就连他这个四年战场经验的王牌师指挥官都做不到。
&esp;&esp;告别三人后。
&esp;&esp;顾几立马领着大家冲向了事故爆炸现场,队伍中,除了安保、工人,还有一些热心的汉斯市民。
&esp;&esp;到达爆炸核心点。
&esp;&esp;即使没有冲进现场,众人仍旧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浪,炙烤着脸上的汗液,几乎让人睁不开眼。
&esp;&esp;“各位放心,我不是让大家去送死,除安保人员外,工人和市民只需要在外围废墟处救人,并做好消防队到来之前的辅助性工作:如火灾情况的调查、人员受困情况的初步估计、各消防装备的准备就绪、救灾道路的畅通等。”
&esp;&esp;“余下安保人员向我报告消防室位置,领取消防装备,跟我进火场救人。”
&esp;&esp;顾几曾经亲身指挥过游轮关卡的大型卫生灾难处理,那可是一整艘三千多人的灾难规模。
&esp;&esp;如今眼下这二来百人,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手拿把掐。
&esp;&esp;根据现场情况,他按照人员可承担风险等级,将众人分为了:灭火组、抢救组、供水组、后勤组等四个小组。
&esp;&esp;等领取完消防装备后。
&esp;&esp;顾几便盛了一桶水,将身上的军官服浇湿。
&esp;&esp;二战时期还没有隔热服的概念,他唯一的防护装备,就只有这个防毒面具。
&esp;&esp;说来可笑。
&esp;&esp;防毒面具的雏形阶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鸟嘴面具”。
&esp;&esp;当年黑死病在中世纪席卷欧洲时,面对瘟疫的肆虐,政府召集了不少“瘟疫医生”,用于检查病患和处理尸体。
&esp;&esp;其中一名法国医生便研制出了鸟嘴面具。
&esp;&esp;为了避免处理尸体时糟糕的气味,他们在尖长的鸟嘴里面塞了不少芳香的药草,但这东西根本不能用来防毒。
&esp;&esp;真正的诞生时间是源于一战毒气战战场。
&esp;&esp;士兵发现毒气袭击的地区,没有任何防护的野猪总能安然无恙存活下来,经过观察,才得知是野猪在遭遇毒气时,会将鼻子拱进泥土里。
&esp;&esp;至此,医生和科学家才发现往防毒面具中加入较为简单的木炭,利用其吸附特性,能有效吸附有害物质,这也是为什么防毒面具采用“猪鼻子”造型的原因。
&esp;&esp;而到了二战时期,防毒面具的材质从皮革木头转变成了塑料与橡胶材质,大大减轻了重量,填充物也换成了活性炭和专业防尘网,并配有防毒试剂。
&esp;&esp;可在核武器还未研制成功前,防毒面具还未向防核方向发展,填充物的活性炭对高浓度毒气的防御效果也很有限,基本都是呼吸式,至多只能坚持一到两个小时。
&esp;&esp;这也是顾几当初为什么选择提升肺活量印记的原因。
&esp;&esp;他手中的是汉斯38防毒面具。
&esp;&esp;正面是黑色橡胶面具,两个黄色镜片,嘴部下挂一枚军绿色的猪鼻子过滤盒,绑带固定方式很像现代的vr眼镜,只不过侧面多了两条固定带。
&esp;&esp;顾几将防毒面具带好,微微呼吸,感觉像是带口罩一样有些呼吸困难,同时还有一股木炭的味道传入胸腔。
&esp;&esp;不过对于有肺活量和耐氧量提升的他,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esp;&esp;于是便带头冲进了爆炸燃烧区。
&esp;&esp;刚一进入到里面,他的第一感觉就是热,就像整个人进入了烤箱一样,四面八方的空气都在扭曲蒸腾,伴随着浓烟,遮蔽着你的视线。
&esp;&esp;“所有人听我命令,呈扇形分布,两人一组进行搜寻,行动!”
&esp;&esp;第106章 亡命毒气
&esp;&esp;“是!”
&esp;&esp;数名安保人员齐声应答,壮着胆子,跟随顾几冲入火场。
&esp;&esp;空气中到处飘散着灰黑色的浓烟,燃烧灰烬在头顶飘荡,乱窜的火焰狂妄地吞噬着一切。
&esp;&esp;顾几行走在滚烫的地面上能够清晰地听到防毒面具里传来的粗粝的呼吸声。
&esp;&esp;“呼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