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想都不用想,第一个开口跳出来的肯定是运输交通厅的部长。
&esp;&esp;没等顾几开口,拉纳特就急忙替他反驳道。
&esp;&esp;“这点维迪早就想到了,他并不打算效仿传统的灾民转移方案,将民众从加尔各答城区送到避灾中心,而是分多路消化。”
&esp;&esp;“多路消化?”
&esp;&esp;众多政府官员听到这个词,不禁觉得颇为“新鲜”。
&esp;&esp;顾几掏出手机,将卫星地图摆在大家眼前,上面被他标记一个又一个红色定位,正是他之前乘坐直升机飞掠上空时观察到的那些大厦,“来的时候我调查过资料,加尔各答大都会面积有175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是沿着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海拔高度介于15到9米之间,西高东低。”
&esp;&esp;“城镇规划可以粗略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北区主要是历史老建筑和贫民区,建筑物普遍较低,且棚户改造房缺少抵抗特大洪水的能力,属于‘高度损害危险’等级,但中区和南区不同,是加尔各答的cbd和精英分子居住地,这里地势高,拥有很多大厦,还有中央公园。”
&esp;&esp;“我的想法是,主城区以外的民众,可以全部向东移动,尽可能远离胡格利河岸,利用高地势与山坡躲避洪水灾害,而主城区人口最密集,可将北区的民众全部转移到中、南区高建筑体中进行躲避,尤其是市中心地势最高的马坦公园,是一大片巨大的开阔地,完全可以充当临时避灾中心,消防队若是能在这里建造防洪堤,效果会比在河岸高很多!”
&esp;&esp;妮哈一边听着他的方案,一边若有所思地在嘴里重复着。
&esp;&esp;一名带黑框眼镜的方脸中年男子忽然开口,“我是加尔各答市政县长,北中南三区,以北区面积最大,棚户地带人口最稠密,中、南二区恐怕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平民。”
&esp;&esp;“所以我还有另一条路子。”
&esp;&esp;顾几将手指落在了卫星地图中央的一条蓝色细线末端,这条细线,正是胡格利河,而他所指的位置……
&esp;&esp;“加尔各答码头?”
&esp;&esp;几名政府官员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esp;&esp;没错。
&esp;&esp;他的第三条路,正是水运!
&esp;&esp;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的最大河港,拥有非常繁荣的加尔各答和哈尔迪亚码头,这里经营着往返印度国内外各港口的货运业务,连接加尔各答与其孪生城市豪拉的渡轮业务,更是内陆国家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的出海口。
&esp;&esp;所以这里拥有非常多的商业、货运轮船。
&esp;&esp;市政县长提及到,无法被城镇中、南区消化的那帮民众,则可以通过港务局调动港口轮船进行临时容纳避灾。
&esp;&esp;妮哈听完全部转移方案,在心底里略微思考了下,觉得很有可行性。
&esp;&esp;这时候,她才明白首席秘书在电话里如此重视顾几的原因,没想到他年纪轻轻,处理灾害应急响应的经验就这么丰富,不过她还是向身边的其他人询问了下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参议会的议员们。
&esp;&esp;但大家一时也是犹犹豫豫。
&esp;&esp;虽然加尔各答是他们执政守护的城镇,可让北部的贫民跟市政精英们挤在一起,很难保证过程中不会出什么差错。
&esp;&esp;没想到的是,这时候一名身穿黄色警服,有些中年发福的印度高级警官举起了手。
&esp;&esp;“我支持维迪专员的提案,我的手下之前告诉过我,他在法拉卡大坝的指挥能力非常出色,如果不是他,防爆部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摆平东米德纳布尔县的暴动,所以我选择相信他!”
&esp;&esp;原来他正是邦警察厅部长。
&esp;&esp;因为顾几一直在让拉纳特增派防爆部队支援,所以警察厅部长是最了解法拉卡大坝所发生的情况的,他打心底里庆幸有顾几的指挥,才挽回了总管专区警局的尊严,所以才在这个关键时刻,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esp;&esp;几名西装革履的议员们小声商量了几句。
&esp;&esp;最终,顾几的应急响方案施得到了邦政府以及市政当局的一致通过。
&esp;&esp;但妮哈紧锁的眉头依旧没有放松。
&esp;&esp;“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要想将这一千六百万民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需要面对的动员难度一定是地狱级的。”
&esp;&esp;“这一点,我想到了解决办法,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