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刘冬雪大喜,笑的嘴巴都咧开了:“二姐最好了。”
&esp;&esp;补丁打补丁的外套包着木桶,二人快速回家了,到家了把鱼往洗衣服大木盆里一放。
&esp;&esp;娘最先看到的,惊讶坏了:“十几条鲫鱼、鲤鱼、鲶鱼,还有只大甲鱼,这怎么吃的完。”
&esp;&esp;“吃不完慢慢吃,都留着给大姐炖汤喝,这甲鱼可是大补。”
&esp;&esp;大姐从灶房出来,看了看大盆里:“我的天老爷来,二妹怎么这么会抓鱼,以前我咋不知道呢。”
&esp;&esp;兄弟们四个叽叽哇哇好一阵吵,最后还是娘当家做主。
&esp;&esp;“都别吵吵了,咱们托老二的福,今天晚上继续改善生活,晚上炖一只野鸡、两条鲫鱼,其他的都拿去卖了补贴家用,你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老大中午在家做饭,老三、老四继续学习,我和老二一会去赶集。”
&esp;&esp;79年,改革的春风在南方已经很猛烈了,但是在东北这里,人们还是非常担心的。比如许多百姓家里依然不敢多养几只鸡几只鹅,因为怕被处罚,更不敢做生意,因为这是投机倒把。
&esp;&esp;不过打渔打猎属于鼓励的范畴,这年头还没什么动物保护法,再有十来年,就要开始保护动物了。
&esp;&esp;镇上距离村子还是挺远的,差不多二十里地,娘两个九点多开拔,走到镇上已经十二点了。今天过集市,街上几十上百的摊位,人来人往的,几乎没有职业的商贩,都是农户自家的出产拿出来卖。
&esp;&esp;娘紧张的不行,第一次卖东西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esp;&esp;刘夏莲稳如老狗,熟练的铺开摊子,拿个马扎往那一座,把鱼分了一下堆。
&esp;&esp;还没弄好就来了个妇女:“这两个小鲶鱼咋卖的。”
&esp;&esp;“一块二一条,两条你给两块钱。”
&esp;&esp;那妇女也不讲价,拿了一个两块的纸币付钱提着鱼就走了。
&esp;&esp;娘激动的不知所措:“这,这,这就完了?卖东西这么简单吗?”
&esp;&esp;“你以为呢,卖东西又不是谈恋爱,还拉锯战。”
&esp;&esp;开业大吉就好办了,紧跟着来了个开饭店的,以六块钱一只的价格买走了两只飞龙。
&esp;&esp;旁边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提醒:“姑娘,你卖便宜了,回头打了飞龙你去林场早市卖,那边早上六点开始摆摊,十点左右就散了,得早去才行。”
&esp;&esp;“多谢你啊。”
&esp;&esp;正说着来了一个白头发的老者,穿的干干净净的,戴着个大眼镜,一看就不是普通农民。
&esp;&esp;“丫头,这甲鱼怎么卖?”
&esp;&esp;刘夏莲打听过甲鱼的价格,说是二十一斤,但是这是一只三斤重的甲鱼,没个十几年长成。
&esp;&esp;“大爷,你看着给吧,咱这是收拾稻田发现的。”
&esp;&esp;“好货,我不能亏了良心,八十成吗?”
&esp;&esp;“我打算卖一百的,大爷诚心要八十就八十吧。”刘夏莲手脚麻利给大爷装了起来。
&esp;&esp;八张十元大票到手,娘激动的数来数去,还剩下四条半斤左右的鲫鱼。
&esp;&esp;“咱们拿回去吃了吧,今天我还得买点东西,不能再等了。”刘夏莲提议。
&esp;&esp;娘俩清点了一下钱数,一共卖了一百零六,摊位费五毛,茶水费两毛,还剩下一百零块三。娘说着就要把钱揣兜里,刘夏莲连忙阻止:“娘,咱们家以后我来当家怎么样,每次卖货我上缴一部分你存着,剩下我要用来发展,现在高考恢复了,改革开放了,咱们家也要加快发展的脚步了。”
&esp;&esp;“国家大事的事情谁又清楚呢,指不定哪天又回去了,你没看见村里人养鸡都不敢超过三只。”
&esp;&esp;“你看见大姐了没,家里穷的叮当响,因为坐月子吃了一只鸡,几个蛋,被婆婆一顿骂,差点抱着孩子跳山崖了。所以这必须改变,不改变就得穷死。今天给你二十,你存起来,剩下的我当家做主了。”
&esp;&esp;第5章 做新衣服,婆家找上门
&esp;&esp;娘本来就是没什么主见的,见二丫头这么说只好同意了。
&esp;&esp;母女二人开始逛集市,花钱的感觉就是爽歪歪,花格子布一扯就是四块,回去家里女人每人一套衣服。又扯了一块蓝色的格子布,这是给老四的,父亲常年穿工装,也用不到别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