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和尚懂了,正准备躬身将盘子端走,王维又出声道:“不用了,放下吧。”
&esp;&esp;方正的点心,仿佛这囚困住他的洛阳城。
&esp;&esp;他受俘于安禄山,食不下咽,天底下却还有万千户战乱中的百姓吃不饱饭。
&esp;&esp;何德何能再有嫌弃的资格?
&esp;&esp;王维默默低头,一口又一口咀嚼茶点。
&esp;&esp;中唐年间,白居易摸了摸下巴:“原来这种病叫大脖子病啊。”
&esp;&esp;他在市井里见过一位妇人得了这种病,他家相公认为是自己的妻子不敬鬼神而患病,整日对妻子动手撒气,又不允许妻子看病,说等神明原谅她了,病就好了。
&esp;&esp;如此荒唐,分明是借机家暴。
&esp;&esp;明日他便去找那人好好评一评理!
&esp;&esp;天幕中,孙思邈用海藻等海生植物与动物的甲状腺制作药物,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病症竟神奇的消失了。
&esp;&esp;百姓们大为惊奇:“孙大夫真厉害,轻轻松松治好了大脖子病!”
&esp;&esp;学到了学到了!原来大脖子病得这样治!
&esp;&esp;【除治疗甲状腺肿病以外,孙思邈是第一个提出用常服谷白皮煮粥来预防脚气病的医者。
&esp;&esp;现代研究证明,谷糠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能够很好的治疗脚气,可见他的观察有多么细致入微。
&esp;&esp;别小看了这脚气,它在古代是一种难治之病,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因这脚气病死去。
&esp;&esp;比如】
&esp;&esp;听到这里,某些人头皮一麻,瞬间痛苦面具。
&esp;&esp;不要啊!
&esp;&esp;天女您讲病就讲病,别揭他们的短好不好!
&esp;&esp;他们不想让全天下人知道自己有脚气啊!
&esp;&esp;宴明婉听不到他们心中的呐喊,兀自说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曾在给侄子的祭文里写: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你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2]
&esp;&esp;由此可见这种病江南人多发,虽然表面上只是气味问题,严重后却会双脚无力,不良于行,如韩愈的侄子般身体与精神受到双重影响致死。】
&esp;&esp;韩老成羞耻得脸颊发烧。
&esp;&esp;彻底体会到了何为社死。
&esp;&esp;三叔给他写祭文他很感动,但写祭文就祭文,为什么要把他患脚气的事也写进去?
&esp;&esp;现在旁人都清楚他有个臭脚丫了!
&esp;&esp;【六朝诗人鲍照在作品《松柏篇》里也记录了他患脚气病的经历,描述了病情发作时脚趾间出现水泡和流脓的症状,这些症状甚至蔓延到腰部,使鲍照呼吸困难。
&esp;&esp;为了治疗此病,鲍照长期服用五石散。
&esp;&esp;殊不知五石散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重金属中毒,皮肤溃烂、疮毒感染、精神萎靡不振等多种症状,书圣王羲之就是因晚年吃五石散而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去世。】
&esp;&esp;什么?
&esp;&esp;五石散有问题!
&esp;&esp;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愣在了原地,五石散是上层流行的“仙丹”,贵族与名士们颇爱此物,服食后一度感觉大脑开朗,腰不酸腿也不疼了,有种仙气飘飘之感。
&esp;&esp;长期食用还使他们的皮肤更柔嫩,附带龙精猛虎之效。
&esp;&esp;时人追捧这种风尚,为了购得五石散甚至倾家荡产。
&esp;&esp;现在天女告诉他们,嗑药会死!
&esp;&esp;这怎么能不让众人惊愕!
&esp;&esp;悲催的王羲之来不及为他书圣的称号而欣喜,就听到这一噩耗,看着眼前花大价钱买来的五食散,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esp;&esp;益州。
&esp;&esp;张仲景人麻了,因为五食散是他发明的。
&esp;&esp;五食散最初叫做“紫石寒食散”,成分包括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等,药性燥热,服用后需要用冷食来散热,因而叫做“寒食散”。
&esp;&esp;但他发明这药是用来治疗病人的伤寒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