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立刻提起精神,吩咐一旁的翰林侍读解缙取出纸笔记录,不得遗漏天幕里任何一个字,又看向左手边的姚广孝,说道:
&esp;&esp;“《文献大成》还是过于简略了,献给天女显得朕诚意不足,这样,你们再拿回去重修一遍,凡是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医、道、僧、卜、技艺全部包罗在内,如此才能彰显我大明的国力。”
&esp;&esp;姚广孝:“”
&esp;&esp;朱棣眯眼:“姚宰相,朕的话有问题?”
&esp;&esp;“没、没有,臣保证完成陛下您的任务。”
&esp;&esp;姚广孝低下头,隐隐觉得肝疼。
&esp;&esp;他不敢想象,回去要如何面对其它同僚心碎的眼神,礼部尚书郑赐监前些日子开始喝起了中药,脸都虚的凹了下去,听见稿件被打回的消息,怕不是要当着他的面上吊。
&esp;&esp;【传说墨子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有赤鸟入室,故取名曰翟。
&esp;&esp;墨子为春秋时期的宋国人,自小家贫,以种田为生,做过牧童,也当过木匠。他自称“鄙人”,表明自己布衣之士的身份。
&esp;&esp;人穷志不短。
&esp;&esp;不甘一生平凡的墨子穿着草鞋,走出了家门,他周游列国,拜入儒家的门下。
&esp;&esp;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信奉有教无类,所以后来的儒家学者也不分高低贵贱,广收门徒,墨子在这一时期向儒者求学,学习孔子的学说。
&esp;&esp;墨子相当聪慧,但在学习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他对《诗》《书》《春秋》等学问并不太感兴趣,反而对制造器械一事有异于常人的喜爱。
&esp;&esp;他会做家具,会搞建筑,还会造守城武器,可谓一个手工达人。
&esp;&esp;史书记载,墨子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
&esp;&esp;在一个没有窗户的黑屋子,墨子首先在面向太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esp;&esp;《墨子》一书中对该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如下:“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几句的大致意思是说:屋子里墙面上的影子是颠倒的。它的成因是屋外的人反射出来的光线在小孔处相交,因为光从上下直射,人的头部的光线沿着小孔向下射入屋子里,足部的光线沿着小孔向上射入,最终构成人倒立的像。
&esp;&esp;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光线会沿着直线传播,穿过小孔的光线会在屏幕或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小孔成像的常见例子,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太阳的球形形状通过小孔成像后表现为圆形。
&esp;&esp;时至今日,小孔成像的原理广泛应用于许多光学仪器。】
&esp;&esp;【比如现代相机。】
&esp;&esp;天幕里的人拿着一个黑色相机,对准河边,轻轻一按,一片纸张便被相机吐了出来,河边的景色刻印其上,颜色靓丽,光影生动,包括飞燕掠过柳枝的尾羽都清晰可见。
&esp;&esp;即便画师照着一比一描绘都无法复制出来。
&esp;&esp;【比如望远镜。】
&esp;&esp;士兵将望远镜架在鼻梁上,眺望见千里之外的人影。
&esp;&esp;【比如医学显微镜。】
&esp;&esp;镜头先是模糊一片,然后慢慢放大,生物细胞逐渐变清晰,人们可以看见细胞壁里有微小的物质在其中游动。
&esp;&esp;古代的社会发展很畸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很多人看来,手工只是商人用来发财的手段,为金钱的附属品。
&esp;&esp;除了皇家匠人,从事手工的匠人地位只比商人好一点,同属贱籍,甚至在重视商业发展的宋朝统治者来看,还不如作为纳税大户的商人们。
&esp;&esp;直到这一刻,天幕告诉他们,匠人所学的知识能制造出这些惊人的器具。
&esp;&esp;“乖乖,原来能看清人体内虫子的是这种显微镜啊!”
&esp;&esp;“世上竟有这种能记录所见的宝物。”
&esp;&esp;刘备脑子晕乎乎,看不懂小孔成像的原理,待望远镜出来,瞬间惊喜,原来这是望远镜的制作原理。
&esp;&esp;太好了,工匠总是制造望远镜失败,找不到原因,这回总算找到参考了。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