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1章(1 / 3)

&esp;&esp;这个人的身份有些特殊。】

&esp;&esp;画面上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色袈裟的青年人,眉目清秀,唇红齿白,耳垂微厚,眉眼充满了祥和与慈悲。

&esp;&esp;最令人瞩目的是他的脑袋,光溜溜的像一个大卤蛋。

&esp;&esp;几处戒疤清晰可见。

&esp;&esp;怎么是和尚?!

&esp;&esp;百姓们呆在了原地,在他们的观念里和尚是出家人,日常服侍佛祖,蒙着庄重神秘的面纱,从未想过和尚会和科学家联系在一起。

&esp;&esp;【他来自百年之后的唐朝,作为一代高僧,同时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esp;&esp;【他是佛门奇圣,也是古代唯一一位身披袈裟的科学家。】

&esp;&esp;星星亮了起来,天幕下的人们得知了这位科学家的姓名。

&esp;&esp;“僧一行。”

&esp;&esp;武则天时期,天山台

&esp;&esp;国清寺内。

&esp;&esp;和尚们愕然抬头。

&esp;&esp;这不是他们师傅新收的小弟子吗!

&esp;&esp;第74章 墨家与发明篇22这是武则天的时代……

&esp;&esp;僧一行?

&esp;&esp;武则天听着,觉得这个名字莫名有点耳熟,回忆他做过什么官却记不起来,脑海搜刮了半天,才想起她的侄子武三思似乎提过此人。

&esp;&esp;武三思一个亲王,为何会跟出家的和尚扯上关系?

&esp;&esp;武则天蹙眉。

&esp;&esp;【僧一行出生于唐朝,本名张遂,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功臣,郯国公张公谨。

&esp;&esp;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生活在关中,他从小聪明伶俐,刻苦学习历象与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便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于长安。

&esp;&esp;当时有一位叫尹崇的道士学识渊博,藏书丰富,张遂前去拜访他,向尹崇借《太玄经》回家研读,几天后,张遂归还书卷,尹崇说:“这本书内容深奥,我研究了多年仍未完全理解,你试着再深入研究一下,何必急着归还呢?”

&esp;&esp;不料张遂答:“我已经掌握了书中的奥义。”

&esp;&esp;他拿出自己所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一卷《义决》给尹崇看,尹崇大吃一惊,对朋友们说:“这年轻人过目不忘,仿佛颜回再生啊!”

&esp;&esp;张遂因此声名鹊起。

&esp;&esp;梁王武三思听闻了关于张遂的传言,十分仰慕他,于是找到张遂,想要与他结交。】

&esp;&esp;贞观年间。

&esp;&esp;李世民赞赏的点了点张公谨:“张国公,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esp;&esp;张公谨笑:“圣上过誉了。”

&esp;&esp;张公谨的确骄傲,可骄傲之余又有些纳闷,这才隔了一代不到,他们家就衰落了?也太快了

&esp;&esp;而且孙子后面还出家了!

&esp;&esp;张公谨思来想去,觉得肯定是不成器小儿的锅,一定是儿子拔苗助长太过,给他的好孙孙童年留下了阴影,才叫遂儿后来出家做了和尚。

&esp;&esp;该打!

&esp;&esp;在家中喝奶的张擅满足地咂了咂嘴,并不知晓老父亲已经惦记上了他的小屁股。

&esp;&esp;李世民心里也感觉有哪里不对,武则天为何姓武?唐朝的统治者,不是应该姓李吗?

&esp;&esp;稷下学宫。

&esp;&esp;颜回扼腕叹息:“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又聪慧过人,像张生这样的天才合该走儒家正统,读书入仕,何必皈依佛家。”

&esp;&esp;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儒家有什么好的。”

&esp;&esp;颜回四处张望,不见人影。

&esp;&esp;谁在跟他说话?

&esp;&esp;“哼!”不爽的嫩音。

&esp;&esp;颜回循着哼唧声低头,看见一个未及他大腿高的小不点,穿着墨家学院的服饰,翘着下巴瞪他。

&esp;&esp;三头身的小家伙脸蛋白嫩得像软糕,软绵绵的,口气却很轻狂。

&esp;&esp;“儒学经世无用。”

&esp;&esp;“墨家方为当世所尊,你儒家就等着淘汰吧。”

&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