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只能做这个猜测。”
&esp;&esp;“他对景王的疼爱让景王以为自己还有机会问鼎皇位,这也给太子造就了一块极好的磨刀石,来磨练太子。”
&esp;&esp;“但二人直至先帝暮年也未能分个高下,先帝为了替太子服众,压景王一头,所以需要民心,而最让百姓痛快的无非是斩杀贪官污吏。”
&esp;&esp;“而当年水灾受举国瞩目,最好造势。”
&esp;&esp;见阿笙神色黯然,裴钰道:“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esp;&esp;阿笙静了半响,却忽而笑出了声,语意凄凉,“这便是外祖父不肯相救的原因,因为是皇帝要父亲死啊。”
&esp;&esp;阿笙不禁想起当年那些被饿死的流民,“那些,不都是他的子民吗……”
&esp;&esp;“天家为权,居然视百姓为蝼蚁……”
&esp;&esp;阿笙的声音微有颤抖,她面无悲色,眼角却有泪滑落,很快被她自己抹了去。
&esp;&esp;她努力平稳着自己的声音,企图与裴钰正常说话,但开口便是哽咽,她向来不愿示人以弱,索性闭了口。
&esp;&esp;裴钰见她这个样子不由蹙紧了眉头,阿笙性子向来冷静自持,何曾有这般神情。
&esp;&esp;他抬了抬手,却还是放了下来。
&esp;&esp;“还有件事。”
&esp;&esp;阿笙抹了抹眼睛,唯恐看不清裴钰拿出来的文册。
&esp;&esp;“裴氏的瞰卫从帝京当年的商户那里找到一份记录,证明你父亲当年确实购买了几担河沙。”
&esp;&esp;阿笙看着那文册之上的记录,道:“但这个数量……”
&esp;&esp;与当年刑部查抄的数量相比,这份文册里面的数量却是极少。
&esp;&esp;“我想你父亲大概是想在赈灾粮里面参沙,以避过中间企图贪墨粮饷的官员。”
&esp;&esp;“太祖当年的左相便用这个法子保下了不少的赈灾粮,毕竟官员拿到赈灾粮要么自食,要么售卖,参了沙石的赈灾粮他们一来吃不惯,二来售卖也卖不了好价钱。”
&esp;&esp;裴钰说得这个阿笙在华清斋的堂上听先生讲过。
&esp;&esp;裴钰看着阿笙眉眼中揉碎了的光,缓缓道:“正是你父亲的好心,才让人得了这个机会。”
&esp;&esp;阿笙看向裴钰,她拿着文册的手已然在颤抖,她定了定自己的嗓音。
&esp;&esp;“此案,可能……翻案?”
&esp;&esp;阿笙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裴钰不忍将这话直言,他只是微蹙着眉,静静地看着阿笙,阿笙从这双眼睛中看到了怜悯,她心下会意。
&esp;&esp;阿笙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事及两朝皇帝,纵是裴氏,又如何翻?
&esp;&esp;秋风送凉,这穿堂的风吹冷的还有人心。
&esp;&esp;阿笙将手里的文册放回案几之上,复后退三步,拱手朝裴钰躬身一礼。
&esp;&esp;裴钰伸手去扶她,却被她反抓住外衫,云锦纱在她手里被拽得变了形。
&esp;&esp;再抬头,阿笙的眼中是一片冷色的光。
&esp;&esp;“家主,多谢你帮我查明当年之事。”
&esp;&esp;“阿笙……”
&esp;&esp;“我……”阿笙扣着裴钰外衫的手紧了紧,“家主,不,九公子,多谢你多年来的相助,我无以为报,但此事我……”
&esp;&esp;阿笙称呼上的转变让裴钰蹙着的眉头又紧了些,阿笙言语间是要与裴氏划清界限。
&esp;&esp;她不肯就此罢休,也不愿牵连裴氏。
&esp;&esp;裴钰的声音冷了三分,“阿笙,我裴氏岂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