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无丝毫懈怠。
&esp;&esp;正因为此,为朝廷解决了不少的麻烦,也省了不少钱财。
&esp;&esp;更何况,窦氏相信朝廷才会将长房之女送去。
&esp;&esp;若这窦氏女娘当真不救回来,论情论理,都难向窦氏交待。
&esp;&esp;大朝会之上,轩帝的眉头拧紧,他未想到,其余四国居然当真与寒庆送去了良种。
&esp;&esp;谁有大国君主之风当下立见。
&esp;&esp;如今是钱未要到,又在外丢了颜面,轩帝如何不内心搓火。
&esp;&esp;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此行有错,反倒将这件事归咎于黄庭生的计谋错判了形势。
&esp;&esp;在朝堂之上,更是大批黄庭生的过错。
&esp;&esp;那么既然是出谋划策的出了错,便不是皇帝刻意为之。
&esp;&esp;那这窦氏二姑娘自然是要救的。
&esp;&esp;但问题来了,如何救?
&esp;&esp;此时军机阁上报,建成水师传来消息,称海州水域出现了百艘战船。
&esp;&esp;这些船只从束河出,刻意绕过央、陈二国水师陈兵的外海以东。
&esp;&esp;寒州寒武卫善战,天下皆知。
&esp;&esp;若是再配上战船,央国水师当真能与之一战?
&esp;&esp;但军报中亦道,此次出现的战船依旧用着旧时的水动设计,若当真论战力,寒庆未必能胜。
&esp;&esp;但央国却定然时无法轻易取胜。
&esp;&esp;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对于一个国内稳定、经贸富饶的国家而言,并非上上之选。
&esp;&esp;同时,前朝之人认为,寒庆敢将这些船送到外海给他国之人看到,那么这些必然并非是他们的全部实力。
&esp;&esp;央国应与陈国等国家采取一致的策略,以“稳”为主。
&esp;&esp;只要不刺激寒庆,让它能勉强度日,便不会引得寒庆殊死一战,闹得东境再无安宁。
&esp;&esp;毕竟,从这一次送种子的事就可以看出,这东境最靠近寒庆的五国并不齐心。
&esp;&esp;若当真打起来,其他各国会不会借机发难,让央国腹背受敌,便难说了。
&esp;&esp;因此,多番考量之下,朝廷决定再派一艘航船前往寒州,与寒庆交涉,重新送去种子,并将窦氏之女接回来。
&esp;&esp;寒州客居内,阿笙整理了一下衣衫,随着奴仆的引请走出了王城。
&esp;&esp;越古已经在外候着了。
&esp;&esp;根据央国传来的信息,是仓部之内的一名吏官将送往寒州的良种与筛选淘汰的那部分弄混了,这才闹出了乌龙。
&esp;&esp;如今,央国再次派来使者,送来种子。
&esp;&esp;而来接阿笙的船只过几日便会抵达岸口。
&esp;&esp;为此,伽蓝王命越古亲自将阿笙送至岸口。
&esp;&esp;再次坐上牛车,阿笙没了从前的紧张之感。
&esp;&esp;牛车几番颠簸,她倒是有些昏昏欲睡。
&esp;&esp;在这里半个月的时间,她并未闲着,每日都十分忙碌。
&esp;&esp;伽蓝王欲与东境换取更多的粮食种子及植株,因而让阿笙帮着主管物资的侍官看看,如今寒庆拿出来的那些东西有多少能做贸易之用。
&esp;&esp;毕竟阿笙的航道做着诸国的生意,到底哪些东西在哪能买卖,她当清楚。
&esp;&esp;阿笙看着那些东拼西凑之物,当真算不上有看头。
&esp;&esp;阿笙扒拉了三日各种看不懂的东西,除了张苒苒换走的刺藤丝可做护身甲之外,当真没什么能用的东西。
&esp;&esp;最后她与伽蓝王提,为何要固执地与他国交易种子,不如直接购买。
&esp;&esp;但要买卖便要有钱财,寒庆的通币还不在东境流通。
&esp;&esp;商贸之事虽然庆国态度有所退让,但若是其余诸国不松口,央国也不会当这个冤大头,拿着本国的东西去换一堆废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