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面前跪拜,随即春风满面地开始宣读诏书:
&esp;&esp;“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esp;&esp;国家以文德治天下,科举取士,意在选拔英才,以佐王政。今科举殿试已毕,分三甲赐出身。
&esp;&esp;以下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esp;&esp;第一甲第三名,祝青岩。
&esp;&esp;第一甲第二名,闻人月白。
&esp;&esp;第一甲第一名——祝澜!”
&esp;&esp;周显清将一甲第一名祝澜的名次连呼三遍,即为“唱名”。
&esp;&esp;祝澜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出列,来到梁帝面前,行三跪九叩之礼。
&esp;&esp;其次闻人月白与祝青岩也依次出列,闻人月白双腿不便,因此梁帝恩准他免于御前跪拜。
&esp;&esp;之后周显清开始宣读第二甲、第三甲的合格者名单,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合格者不必出列。
&esp;&esp;直到传胪大典结束,祝青岩走出安和殿时,仍旧感觉不太真实。
&esp;&esp;此刻,她与祝澜、闻人月白三名鼎甲,要与举着黄榜的礼部官员一同出发,将盖着玉玺的黄榜运送至京城的龙亭内,在此展示三日。
&esp;&esp;温热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暖洋洋的,她侧首看了看同行的祝澜与闻人月白,二人皆目不斜视地看向前方,却又似乎越过前方的高墙,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esp;&esp;这一刻,祝青岩忽然很想写信。
&esp;&esp;她想写信给江州的母亲苏氏,想写信给裴夫人,想写信给远在北疆的阿静。
&esp;&esp;高中探花,她做到了!
&esp;&esp;……
&esp;&esp;次日,恩荣宴于礼部举行,由天子宴请新科进士。
&esp;&esp;然梁帝身体不适,未能亲自到场,便命太子代天前往,主持本次的恩荣宴。
&esp;&esp;“赐——新科状元祝澜,朝服一袭,六品顶戴一顶。”
&esp;&esp;内侍手捧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套深蓝色朝服与一顶熠熠生辉的顶戴。祝澜深吸一口气,恭敬地从内侍手中接过,领旨谢恩。
&esp;&esp;另外,天子还格外赏赐坊价银一百两、绢布二匹,称为“散给表里”。
&esp;&esp;乔悠悠、肖婉、梁舟与周达亦高中进士,三人位列二甲,唯有梁舟只在第三甲。
&esp;&esp;而梁舟此刻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中了状元。
&esp;&esp;周达借机凑到他身边,小声嘀咕道:“你若不是殿试前一天非要跑去京城的小吃街,哪里至于夜里跑茅厕跑到虚脱,影响殿试的状态,才落得个第三甲?”
&esp;&esp;梁舟却冲他挤挤眼睛。
&esp;&esp;“兄弟,你不懂,这叫能力越小,责任越少。
&esp;&esp;回头给我封个闲散小官,可比你们轻松多了。”
&esp;&esp;第246章 恩荣宴
&esp;&esp;祝澜此时尚未被正式授予官职,更不可能在恩荣宴上更换衣服。于是郑重地将赏赐下来的朝服收起,恩荣宴正式开始。
&esp;&esp;每一位参加恩荣宴的进士,都被赏赐了一套银盘与象牙箸,而三名鼎甲更是以金杯盛酒,以示荣耀。
&esp;&esp;然而祝澜却有些惊奇地发现,此次恩荣宴并非寻常宴席的传菜制,而是在安和殿的中央搭起一座圆形的膳台,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沿边摆上一圈珍馐美味,共有八八六十四道。
&esp;&esp;而参宴者可以在太子宣布宴席开始后,端着银盘,沿着膳台品尝美味。
&esp;&esp;与现代时的自助餐十分相似。
&esp;&esp;如此相对自由开放的形式,意在鼓励文人士子们相互交流,探讨学问。
&esp;&esp;当然,对于这些新进士们来说,恩荣宴更是一个拓展人脉的好机会。大家既然是同一年登科,便有了“同年”之谊,若再加上“同乡”、“同门”等关系,一不小心就成了“自己人”。
&esp;&esp;尤其是这三名年纪轻轻的鼎甲,前途无量,更是要抓住这个天赐的机会多亲近亲近才是。
&esp;&esp;此时整个安和殿中,地位最高者莫过于燕修云与燕长文二人,两人自然也要对新科状元表态。
&esp;&esp;“太子殿下,你我一同去向状元郎道贺如何?”燕长文的小眼睛笑眯眯地看向燕修云。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