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房中的氛围还算轻松,编修们埋着头,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嗑,内容多是些朝中的八卦,家中妻妾、子女的事情等。
&esp;&esp;而祝青岩专注着手头的工作,全然没有关心周围,直到有人轻轻拍了拍她,一回头,是那位年轻编修。
&esp;&esp;祝青岩回过神来,四下望了望,却发现编修房内已经空了,只剩下自己、闻人月白,和身后这位编修。
&esp;&esp;“咦,他们人去哪里了?”祝青岩惊讶道。
&esp;&esp;年轻编修笑了笑,“走吧,去膳堂用些早茶,马上董大人就要回来了。他一回来准得叫咱们去议事,谁知道又要议到何时呢。此时不吃些早茶点心垫垫肚子,待会有你受的。”
&esp;&esp;“可是……现在还不到用膳时辰吧……”祝青岩有些不安地问。
&esp;&esp;“董大人又不在。”年轻编修一副过来人的样子,“你刚来翰林院不适应,没事儿,我们刚来的时候也都这样。”
&esp;&esp;说完指了指祝青岩面前的典籍资料,“这些东西,你这个月内弄完就行了。别那么拼,早早弄完了还不是有新的活儿要交给你?
&esp;&esp;咱们翰林院是清水衙门,你干得再多也不会多拿一文钱的俸禄,按时干完不耽误就得了。走走走,我给你讲讲咱们这翰林院里的事儿——”
&esp;&esp;祝青岩被他说得稀里糊涂站了起来,不过她倒也的确想听听这翰林院里的事情。
&esp;&esp;年轻编修又看向闻人月白,“闻人公子不去么?”
&esp;&esp;“不了。”
&esp;&esp;年轻编修耸耸肩,这闻人公子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相处的,便不再多言,带着祝青岩向膳堂的方向走去。
&esp;&esp;一路上,从年轻编修喋喋不休的内容中,祝青岩得知对方姓沈,名轻舟,乃是上一回科举的探花郎。
&esp;&esp;一开始祝青岩还以为沈轻舟如此热心,是因为二人皆是探花出身,有惺惺相惜之感。但听了一路下来,祝青岩终于明白了——
&esp;&esp;这沈轻舟就是个逮谁都热心肠的话痨。
&esp;&esp;“董大人这人吧,表面上看着不苟言笑,其实人还是挺好的,就是有点古板。哎,反正待会你见到他就知道了。
&esp;&esp;对了,再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陇右董氏听说过不?当今皇后娘娘就是出身董氏,咱们翰林院的学士大人也姓董,你懂我意思了不……”
&esp;&esp;第256章 翰林院议事
&esp;&esp;沈轻舟果然对翰林院的流程了如指掌,带着祝青岩去吃了早茶,果然接着便传来董大人下朝,召集翰林院众人议事的消息。
&esp;&esp;“董大人每日都要议事么?”祝青岩问沈轻舟。
&esp;&esp;沈轻舟轻轻摇头,嘴角带着一抹轻松的笑意,“不会。咱们陛下是三日一朝,学士大人平日都是参加过朝会之后召集众人议事,也就是三日一议。
&esp;&esp;每次议事都要花上半日工夫,若日日都议,那谁受得了?”
&esp;&esp;说罢,他随手一指董业的署舍,对祝青岩道:“以后若有事,你可以去那里找他。”
&esp;&esp;很快,翰林院的编修、侍讲等诸人都聚集在了议事房,闻人月白也来了。
&esp;&esp;董业自门外走了进来,约莫五十岁的年纪,一身红色朝服与其他人截然不同,显出了他在翰林院的特殊地位。
&esp;&esp;祝澜跟在董业身后。
&esp;&esp;“诸位同僚。”董业环视众人,朗声道:“此位便是我们翰林院新进的修撰,今科状元祝澜。”
&esp;&esp;即便他不介绍,在场诸人也已猜到祝澜的身份。
&esp;&esp;“祝修撰。”众人对祝澜一边拱手,一边带着几分好奇地打量她。
&esp;&esp;祝澜微笑着回礼,“诸位大人,在下初来乍到,诸多事物尚不熟悉。若有疏忽之处,还望前辈们不吝赐教。”
&esp;&esp;沈轻舟侧头对身边的编修低语:“这位祝修撰年纪轻轻便高中状元,得圣上赏识,却无半点骄纵之气,看来是个好相处的。”
&esp;&esp;那位编修默默点头,众人对祝澜的好感又添了几分。
&esp;&esp;祝青岩的目光则是更多停留在董业身上,有些好奇这位新上司究竟是怎样的人。
&esp;&esp;瞧这国字脸,山羊胡,正襟危坐的模样,祝青岩的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欧阳烨的脸,后背没由来地有些发凉。
&esp;&esp;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