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对照日期数数数量,大概是每隔不到十天,这两位就会给贾宝玉写一封。
&esp;&esp;贾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家书,每封都大同小异,满信纸几乎都是对他衣食住行的关怀询问,以及说她们从京城给他带了什么来,隔着信纸,都能感觉到两位对他的思念。
&esp;&esp;大哥贾珠的信却是最薄的,信里告知了他在上年的八月在京城参加秋闱,顺利地获得了举人功名,没有提前报喜是想一鼓作气地参加春闱后,双喜临门地告知,无奈实力不怠,春闱失利榜上无名。
&esp;&esp;唯一温情的,大概就是说儿子贾兰喜欢听他念书,如今他正在苦读,争取明年恩科能榜上有名,让贾宝玉在金陵照顾好自己,不要荒废学业的话了。
&esp;&esp;看完信之后,自然是得回信的。
&esp;&esp;贾宝玉从京城到金陵的途中,几乎是每两天就写一封家书,攒到可以寄信的地方,不差钱的他就会花大价钱寄信。
&esp;&esp;直到进林家私人学堂,打算好好学习之前,这个习惯都没变。
&esp;&esp;后来学习实在繁忙,夫子将他的精力压榨到除了学习课业之外,啥都力气干的程度地,这给家里寄家书的行为,只能是最后一封信解释一番就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