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众人纷纷赞同道。
&esp;&esp;内部培养也是好事,培养一个出来,过上几年,就能为领地内,培养出十个,百个,乃至是千个,那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滚雪球的过程,最难的是起步阶段。开了头,就能不断的延续下去。领地内,还算可以,反正慢慢来,又不是一次性就要全部完成,李鹤年这些年也培养出一批合适的人才。
&esp;&esp;“学堂,学院,学府,学府之上,还要立下学宫,不过,这些都是后续,由李老你来规划安排。学堂进入学院,无需考核,但学院毕业的话,需要考核,合格者,可发放毕业证,学院毕业者,可入职九司,但不可为九司之主。需参与相应考核。”
&esp;&esp;“要进入学府,需要入学考核,考核通过者可入学府就学,顺利毕业者,可有资格入职十殿,可有资格竞选城主之位,但必须参与相应考核。学府毕业者,可参与学宫入学考核,通过者,进入学宫深造,学宫毕业者,可入职三阁十殿,无有限制。”
&esp;&esp;钟言开口定下未来领地内的晋升道路。
&esp;&esp;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可以看得到的晋升之路,前提是,你确实有相应的才能,不是说,你进去了,就一定能够步入朝堂,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入职前的考核要参加,不合格的,一样要被打下去。但却能保证公平公正的上升渠道。你有什么样的才能,进入什么样的位置。
&esp;&esp;这就是公平。
&esp;&esp;学堂人人可去,学院,人人有机会进入,学府,你有真才实学,也能进得去,靠的是自己的本事。
&esp;&esp;“此举大善,所有有才学的人士,都能拥有完备的晋升途径。不过,我们领地,必定会融合其他领地,乃至是幻想世界,这些幻想世界内,也会有才学之士,若是全部通过学院学宫制来选拔人才的话,还是有些片面,微臣以为,科举制度也不能就此废弃,理应存留,给予天下在野的才学之士,有晋升的机会,不至于堵死所有道路。”
&esp;&esp;张海赋上前开口说道。
&esp;&esp;“微臣附议,重启科举制度,可确保无有沧海遗珠的憾事。”
&esp;&esp;诸葛尘笑着赞同道。
&esp;&esp;“此举大善,双管齐下才是最佳方案,科举举行的年限可以适当的放宽,三年六年都是可以的。”
&esp;&esp;刘庆韫也点头说道。
&esp;&esp;科举制度自始至终贯穿着华夏大部分的历史进程,你不能不承认,这套制度,对于治理天下,选拔人才上,那是确实有其道理,可以让人信服。
&esp;&esp;“可!!”
&esp;&esp;钟言沉吟后点点头答应道:“学宫之外,科举制度保留,六年举行一次,没有其他步骤,只保留两步,府试与会试。府试为各大仙城自行举行的考核,试卷统一,筛选出真正的人才,府试上榜者,可以入九司,会试在星空之城,统一进行考试,上榜者可入三阁十殿。可为一方城主,可入一司之长。”
&esp;&esp;“府君圣明。”
&esp;&esp;众人听到,纷纷躬身赞同道。
&esp;&esp;如此一来,将来的人才选拔,晋升之道,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人才,只会一年比一年多,源源不断,连绵不绝,这对于整个领地都有巨大好处,他们当然是喜闻乐见的,领地越强,文明越强,他们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
&esp;&esp;别以为这很俗,但这是现实。
&esp;&esp;没有私心情欲的,已经可以称之为圣人。
&esp;&esp;“嗯,教育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现在说说农事吧。这个由有田氏你来说。”
&esp;&esp;钟言随即将这一议题给放下,提起另外的议题。
&esp;&esp;天下的根基在于衣食住行。这是四大支柱,可谓是缺一不可。其中,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没有吃的,天下就会大乱,没有吃的,人就活不了,就会死。
&esp;&esp;“回禀府君。”
&esp;&esp;有田氏现在也跟着大家一起称呼钟言为府君,当然,他更多的将族长的身份埋在心底,一日是族长,一辈子都是族长。这一点,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esp;&esp;“根据统计,我们天府领内,一共开辟有一百万亩良田,栽种的是四季稻。还有三十万亩田地栽种其他粮种,蔬菜。比如,小麦,玉米,土豆,红薯。花生,大豆,棉花等等。都是来自起源之城内的短期成熟的高产粮种,四季稻四季皆能丰收,属于我们领地内的主要粮种。”
&esp;&esp;“四季稻亩产可以稳定的达到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