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咸宁,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晋阳长公主看向联袂而来的二人,凝眉问道。
&esp;&esp;咸宁公主道:“回宫路上,碰到贾先生,想着从姑母这边儿拿的三国话本有一些不解之处,索性问他这个著书人了。”
&esp;&esp;这位天潢贵胄,倒也没有太多扭捏,落落大方。
&esp;&esp;贾珩看了一眼晋阳长公主,在其国色天香的玉容上盘桓了片刻,与其迅速交换了个眼色,转而看向韶颜稚齿的李婵月,打了个招呼:“郡主。”
&esp;&esp;李婵月抬起一双清眸,看向对面的少年,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方才的对话,心底也有几分异样,点了点头道:“小贾先生。”
&esp;&esp;几人重又落座下来,品茗叙话。
&esp;&esp;咸宁公主抬眸,问道:“姑母,元宵节还去宫里吗?”
&esp;&esp;“年年都是那些,也没什么意趣,这两天我身子不大舒服,明个儿是不打算去了,进宫请了安就回来,你和婵月一同去罢,好好玩玩儿。”晋阳长公主轻声说道。
&esp;&esp;每逢正月十五,天家与民同乐,而皇室王爷公主也会凑在一起赏玩花灯,共序天伦,以为天下表率。
&esp;&esp;第428章 拿贼拿赃,捉奸捉双
&esp;&esp;晋阳长公主府
&esp;&esp;在府中用罢午饭,众人重又落座叙话,正是午后,春日明媚的阳光,落在阁楼前的湖面上,微风徐来,波光粼粼,假山之畔隐见草芽新发,丛丛嫩绿入眼惹目,料峭春风吹动窗扉前的帏幔,室内薰笼燃起的袅袅青烟,随之缭绕偏斜。
&esp;&esp;咸宁公主坐在梨花木制的椅子上,手中拿着三国书稿,抬眸看着对面少年,清眸熠熠,道:“先生在姑母生日那天,曾点评三国英雄,昨日我读至青梅煮酒一回,见先生在书中以龙譬喻英雄,方有恍然大悟之感。”
&esp;&esp;贾珩道:“当时与殿下所论,回去后也有深思,遂录至书中,让殿下见笑了。”
&esp;&esp;李婵月藏星蕴月的眸子,弯弯成月牙儿,笑道:“小贾先生,表姐十分喜欢你这部书,昨天夜里一直看到很晚,几乎是抱着书稿睡的呢。”
&esp;&esp;咸宁公主嗔白了一眼小郡主,道:“先生这本书,写得引人入胜,昨日读至深夜,不知不觉就忘了时辰。”
&esp;&esp;晋阳长公主原本品着香茗,静静听着二人说话,嫣然一笑道:“咸宁她是好书之人,本宫还说书稿没看完呢,咸宁就抢了过去。”
&esp;&esp;贾珩闻言,转眸看向晋阳长公主,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伊人话里有话。
&esp;&esp;咸宁公主道:“三国群雄逐鹿,豪杰并起,不知还有多少令人震撼的故事,还望先生早日成书。”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虽是英雄大世,龙蛇起陆,但蒙受苦难的却是神州黎庶,三国之争,中原士民菁英为之一空,及至西晋,胡虏肆虐,华夏衣冠毁弃,究其本源,系出三国之争。”
&esp;&esp;咸宁公主闻言,凝眸看向少年,美目中生出几分崇敬,道:“先生忧国忧民之心,让人感佩。”
&esp;&esp;贾珩端起茶盅,笑了笑道:“只是空发感慨罢了。”
&esp;&esp;几人说笑着,在一种闲适惬意的状态,时间无声无息流逝。
&esp;&esp;见贾珩悄悄给自己使着眼色,晋阳长公主美眸深处闪过一丝慌乱,轻声道:“子钰,东城几家铺子的账簿送了过来,可否随本宫去书房看看?”
&esp;&esp;“我寻思着这几天也该有账簿送来了。”贾珩说话间,正要起身,随晋阳长公主前往书房。
&esp;&esp;李婵月凝了凝秀眉,扬起俏丽小脸,轻笑道:“娘亲,我也去看看。”
&esp;&esp;晋阳长公主嗔怪道:“你这孩子,什么热闹都要凑,有些是你皇伯父在京里的营生,有什么可看的?再说你表姐还在这儿,你不陪着,岂不失礼?”
&esp;&esp;李婵月还要说些什么,却被一旁的咸宁公主拉了拉小手,相劝道:“妹妹,等姑母和先生忙完正事过来不迟。”
&esp;&esp;李婵月“嗯”地一声,神色略有几分怏怏。
&esp;&esp;咸宁公主说着,看着二人背影,柳叶细眉下的凤眸,幽光闪烁,陷入思索。
&esp;&esp;书房之中,外厅里厢,布置精美奢丽,二人进入里厢,挽手坐在绣榻上。
&esp;&esp;晋阳长公主蛾眉微蹙,叮嘱道:“你等会儿别乱来,婵月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