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麦考夫对此持保留态度。他?接受了原主卡伦的记忆,却?无法产生共感。
&esp;&esp;客观评价,芬妮的眼睛缺乏显著特点,瞳孔颜色也?是很大众常见的棕褐色。
&esp;&esp;如果芬妮的身形、音色、行为?模式在三年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仅凭那?样一双眼睛要在一千五百多位冒险者中确定谁是她?,那?真的是在为?难逻辑学。
&esp;&esp;梦境世界也?需要遵守基础逻辑。
&esp;&esp;此时此地?,逻辑学正蛮不讲地?展现它?的强大本领。
&esp;&esp;麦考夫看向从?对面马车下来的女人。
&esp;&esp;从?身高体?型、未被面具遮挡的下半脸到走路步伐的节奏,女人与卡伦记忆里的芬妮相去甚远。
&esp;&esp;只剩一对棕褐色瞳孔与芬妮的颜色一致,但两者的眼神却?天差地?别?。
&esp;&esp;偏偏,她?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芬妮”。
&esp;&esp;麦考夫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旧识重聚的调侃。是调侃这次见面够刺激,他?在卖力上演疯马惊魂计。
&esp;&esp;能凭着马术认出自己,来人只会是「—蛋糕」。
&esp;&esp;再以前两次的通关?经验,任务者往往是原故事线的主角,那?么得出「-蛋糕」是“芬妮”的结论也?就顺成章。
&esp;&esp;逻辑学的强大之?处,不仅是让这段推测成立。
&esp;&esp;在梦境世界里,它?变得更强悍。当任务者做出违背人物角色的行为?逻辑时,故事线逻辑出手,一步到位把通关?重点送到你面前。
&esp;&esp;剧情纠偏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很粗糙,伴随不可预知的高危风险。
&esp;&esp;这次的风险是出现了一不小心就会把人摔成傻子的马匹失控。
&esp;&esp;麦考夫:没关?系,扛得住,下次他?还敢。
&esp;&esp;“好久不见。”
&esp;&esp;麦考夫打了招呼,却?没有立即试探对方这一次的角色任务。
&esp;&esp;只问?:“「幸福号」一别?,五个多月了。不知您是否创造了新的魔术,还可以让我先睹为?快吗?”
&esp;&esp;莫伦听到这个问?题,笑了。
&esp;&esp;第二?次通关?发生在「幸福号」,但任务结束得太?匆忙,两人来不及确认彼此是否是「湖畔古堡」的临时队友。
&esp;&esp;再说“五个多月”不见,却?不是以梦境世界的时间计数。
&esp;&esp;因为?离开梦境「幸福号」是七月,而今天是10月31日抵达梦境死亡森林。
&esp;&esp;由于梦境规定不能在故事结束前暴露真实身份,「-冰淇淋」是在侧面试探三点。
&esp;&esp;既要确认两人在第二?轮任务中相遇,又要打听两人的现实时间流速是否一致,还要试探本次能否继续联手?
&esp;&esp;莫伦如果同意再表演魔术,也?就释放了友好的态度。
&esp;&esp;“从初春到秋日,确实很久不见。”
&esp;&esp;莫伦先肯定了现实里两人的时间流速一致,也?变相确认了两人一起通关?第二?次任务。
&esp;&esp;她?没有拒绝表演新魔术,但也?没有答应立刻进行。
&esp;&esp;“或许,我们该换个地?方探讨魔术。不必在荒郊野外,而?是月光散落之?处。”
&esp;&esp;车夫a与车夫b仍处于鬼打墙改道的惊慌中。
&esp;&esp;听到乘客说“月光”,下意识看了一眼天空。
&esp;&esp;死亡森林领域内,天空始终阴沉。依照往年经验,阴天会持续一个月,根本不可能见到月光。
&esp;&esp;月光根本照不到死亡森林,这魔术还能如期进行吗?
&esp;&esp;麦考夫听懂潜台词,这是在问?他?的本次任务是不是杀死故事线的白月光。
&esp;&esp;如果最终确定“白月光”指的就是芬妮,即「-蛋糕」饰演的角色,他?真能毫不犹豫地?下手吗?
&esp;&esp;「我可以」。
&esp;&esp;这个本不该有丝毫迟疑的回答,现在却?无法脱口而?出了。
&esp;&esp;通关?失败,现实死亡。
&esp;&esp;杀死卡伦的白月光,是否等于间接杀死「-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