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3章 皇帝口谕 (求收藏 求红票)(2 / 3)

大明要让四方来贺”的歌词终了,三百士兵手臂前伸,昂首向天,定格在操场上,也定格在所有前来观礼的人员心中。高台上的人群中,除了朱由检和李春烨,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另类的阅兵,谁也没有见过数百雄性高唱军歌。

&esp;&esp;全场寂静,连评头论足的生员,也忘记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一声鸟鸣,打破了这空谷式的幽静,清醒过来的人群,不知在谁的带领下,只能用拼命的鼓掌,来表达内心的震撼……

&esp;&esp;朱由检本来还打算对生员做一次讲话,想想还是算了,如果没有自信将他们吸附到党旗的周围,还是不要破坏这震撼的力量。

&esp;&esp;六月初六,是军校的军官班、参谋班生员毕业的日子,这是北京军事学院第一批毕业的生员。朱由检没有让他们直接回到各自的军队,而是安排他们去四武营观摩训练十天,希望四武营的训练成果增加他们训练士兵的信心和勇气,更希望他们能将军校学到的理论和军队的训练结合起来。

&esp;&esp;军医班和侦讯班并没有固定的毕业时间,根据生员的学习情况由教官认定,达到大纲的要求,就可以毕业,如果没有达到军校的要求,不管时间多长,都不能毕业。特别是侦讯班,虽然生员中不乏原来就是各方面的好手,但在周文启的严格调教下,到六月初毕业的,不过聊聊数人,这些人都被派向辽东前线。

&esp;&esp;作为军事学院的院长,朱由检实在没多少时间待在院部。他还有几个厂子要管,他还是火器局的主管,尽管这个主管是暂时的。在军事学院内,他更多的是检测教员们是否在执行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果依然按照旧方法和经验教学的教员,在三个月期满之后,就会被解除合约,从哪来回哪去。

&esp;&esp;这天,朱由检又带着王慕九到火器局。

&esp;&esp;刘一飞屁颠屁颠地迎接了出来:“殿下,地雷和手雷已经结束试验,开始批量生产。”他对朱由检的佩服,就像那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自从朱由检开始与火器局接触,火器局的新式火器层出不穷,比大明前二百多年出现的品种都多,而他刘一飞,恰好见证了这些新式火器的诞生。

&esp;&esp;“奥,这么快?”朱由检笑笑,“那我可要带些回去,让四武营的士兵们先熟悉熟悉,士兵们没什么文化,没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也不会用。刘副主管,你能给我派几名工匠吗?”

&esp;&esp;“可……以,殿下。”刘一飞有些迟疑,朱由检现在是火器局的主管,派几名工匠没问题,但火器大量入营,他却做不了主,“工匠随时可以派驻军营,但火器有点麻烦。如果殿下需要少量的地雷和手雷,可以直接派人拉走,如果量大的话,必须要兵部尚书或者左右侍郎的手令,如果有魏公公的手谕就更好了。”

&esp;&esp;“兵部的手令我来解决。”这个朱由检倒不用担心,现在李春烨是他的死党,让他写份手令,问题不大。“刘副主管要准备好大量的地雷和手雷,四武营可是有四万多人,量少了不够。士兵们必须通过实弹试验,才能领会它们的威力和使用要点。”

&esp;&esp;“没问题,殿下。”既然朱由检能拿到手令,这程序上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生产的数量,以火器局现在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想到这儿,刘一飞又感谢朱由检给火器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飞跃,这信王殿下,到底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esp;&esp;“那说好了,三天之后,我要派人来领地雷和手雷。”不管四武营将来有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朱由检训练士兵,都要将他们当成随时需要上战场的战兵来对待。现在四武营的基本训练早就定型了,火器正好能提高士兵们的训练热情。

&esp;&esp;“是,殿下。”有三天的时间,刘一飞根本不用担心数量问题。“殿下,开花弹也造出来了,殿下要不要看看?”

&esp;&esp;“开花弹?好,去看看。”又一样宝贝,它可比大明火炮的实心弹厉害多了,真要达到目标,一跑下去,建奴的人马会倒下去一大片,比镰刀割小麦快多了。如果能有几十、上百门火炮齐射,不管建奴有多少士兵、马匹,在大明的火炮面前,都是任人宰割的豆腐。

&esp;&esp;朱由检随着刘一飞直接去演示场,王慕九则指挥护卫帮助向演示场运送炮管和开花弹。

&esp;&esp;两门火炮静静地矗立在演示场的一角,与宽阔的演示场相比,这两门火炮是微不足道的,和角落里的青草野花归为一类,但在朱由检和士兵们的眼中,它确实庞然大物,炮管连同底座,重量超过五百斤。

&esp;&esp;刘一飞从亲兵手中接过棉花,递给朱由检:“殿下,一会试验,炮弹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请殿下先堵住耳朵。”

&esp;&esp;“奥?”朱由检接过棉花,塞住耳朵,王慕九等护卫们也照着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