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检的策略是最经济的。
&esp;&esp;他对自己的信心显得不足,但这次满桂也主张强攻,他正好在满桂的基础上发展一步,“不过,我们不需要攻下同州。”
&esp;&esp;“袁将军的意思是?”朱由检觉得奇怪,不攻下同州,那还进攻干什么?难道像渭南那样,再来一次骄兵之计?王二现在怕是借给他胆子也不敢出城了,这策略还能用两次?
&esp;&esp;“殿下,同州已是孤城,城中粮草又是不足,王二现在肯定是惊弓之鸟。”袁崇焕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如果我们摆出强攻的姿态,又给他们一条生路,匪兵必然弃城逃走。”
&esp;&esp;“袁将军的分析,正合我意。但同州之战,必须像渭南一样,全歼匪兵,不让他们与北方的匪兵合流,增加以后剿匪的难度。”朱由检赞赏地看看袁崇焕,果然不愧是大明的名将。有袁崇焕在,看来自己以后可以呆在幕后了。
&esp;&esp;朱由检在渭南的战斗中,基本上是独断,目的是在四武营建立威望,特别是用来压制辽东三将,渭南之战,奠定了朱由检在四武营的核心地位,现在他不再需要独断了,只有集合众人的智慧,才能调动将领们的积极性,以后他们才不会养成惰性。“各位将军,如果王二弃城,他会逃向何方?”
&esp;&esp;祖大寿起身道:“殿下,我军驻扎在同州的东南,且东南方没有匪兵的后援。所以王二一旦弃城,必是奔西门或北门而出,从黄陵、洛川方向北逃,企图汇合北方的匪兵。”
&esp;&esp;将军的本事不一定是战场杀敌,能料敌与先,才是大将之才,这是祖大寿一贯追求的目标。他在行军地图上指指点点:“黄陵向北有高山峡谷阻隔,不适合大军行走,因此,这儿,王二必定从洛川北逃。”
&esp;&esp;朱由检看了看其他军官:“诸位是否同意祖将军的意见?”
&esp;&esp;众人相互看看,都露出赞许的眼神。
&esp;&esp;“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按照这套方案执行。”朱由检暗暗高兴,这辽东三人组真不是吹的,难怪能创造宁远大捷。“从洛川向北,路上可有险道?”
&esp;&esp;“殿下,从同州到洛川,必须经过黄陵县最东面的彭镇,适合大军通行的只有一条大路,两边都是山地。”祖大寿不愧是大将之才,连一个小镇的地理都知道。
&esp;&esp;“同州到彭镇,路程是多少?”朱由检隐隐有一种期待。
&esp;&esp;“回殿下,大约七十里。”祖大寿早就研究过地图。
&esp;&esp;“七十里?也就是急行军一天的路程。”朱由检默默念叨,“嗯,那就好办了。明日攻城,一旦匪兵弃城,杨都辖冯畅部入城,维持城内的秩序。其余各军,不必入城,以祖大寿的耀武营为先导,备足干粮,紧追匪兵。”
&esp;&esp;“殿下,以我军的行军速度,应该可以在午时之前追上匪兵。”祖大寿又在想着如何肆虐这群豆腐匪兵了。
&esp;&esp;“注意,不要追得太紧,衔尾而行,只要不让匪兵休息即可。记住,不要让匪兵掉队,实在不行,就地受俘。”
&esp;&esp;“殿下,末将率领的是骑兵,正适合追击这些豆腐军。让末将作为先头部队吧!”满桂有些沮丧,这么好的机会,又没有他的份,跟在别人的后面,那纯粹就是一次长途旅行。
&esp;&esp;“你?”朱由检一撇嘴,拉得比满桂的嘴巴还长,“你嗜杀成性,常常令敌军胆寒,这是好事。但这次追击,我不是要消灭他们,而是要俘获他们,还是祖大寿合适——你也不用着急,匪兵还有十多万,有你立功的时候。”
&esp;&esp;“是,殿下。”满桂只得悻悻而退。
&esp;&esp;朱由检又转过脸,向祖大寿说:“祖将军,明日追击匪兵,宁显龙的骑兵卫不用参加,我另外有安排。”
&esp;&esp;“是,殿下。”祖大寿不知道朱由检怎么动用宁显龙,他虽然在辽东参加过无数次与建奴的战斗,经验不算不丰富,但他也十分佩服朱由检的眼光,既然朱由检要用宁显龙,那一定有他的用意。
&esp;&esp;“各位将军,明日一战,我们有没有可能失败?”朱由检觉得刚才的商讨太过乐观,可千万不要犯了轻敌的毛病。
&esp;&esp;“殿下,渭南一战,三万多匪兵被全歼,现在同州匪兵的士气必然低落,他们根本不会出城迎战,只会依靠城墙坚守,如果匪兵出城,必定是在溃逃,因此,我军不会失败。”袁崇焕沉声作答。
&esp;&esp;“那你们知道此战的关键是什么?”
&esp;&esp;众将面面相嘘。
&esp;&esp;朱由检轻笑,他也彭镇设下十万伏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