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9章 用粮食购买肥皂(2 / 3)

中的大户了。”老者吞咽下口中的烙饼,又准备咬下一口。

&esp;&esp;朱由检彻底无语,他一直在思索:这陕北,到底要怎样才能摆脱贫困?

&esp;&esp;大明没有经济学家,朱由检在后世学的也不是经济学。

&esp;&esp;但朱由检归纳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让百姓有饭吃,让百姓有钱花。

&esp;&esp;但他知道,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异常艰难。

&esp;&esp;首先就是吃饭问题不好解决。

&esp;&esp;大明的粮食并不富裕,有大户囤积粮食不错,但大户囤积的粮食分给数千万百姓,却是不值一提。

&esp;&esp;大明的地域虽然广阔,但山地太多,真正能种植粮食的耕地太少。

&esp;&esp;中原地区的小麦,江南地区的水稻。但这两块土地的面积跟整个大明相比,则是太小太小。

&esp;&esp;陕西南部的关中平原,曾经缔造了大汉大唐的辉煌,但随着自然环境温度气候的变化,早已没有昔日的风貌,土地贫瘠、水源枯竭、外族侵略,连养活自身人口都是困难。

&esp;&esp;后世的历史上,朱由检曾经在地图上看到,南方,大明的疆域之外,有大片的耕地,甚至能种植双季水稻。

&esp;&esp;但陕西的饥饿迫在眉睫,朱由检却没有办法解决。

&esp;&esp;冬小麦要到春天才能收获,红薯、土豆、玉米的种子运来不少,但同样没到收获季节。

&esp;&esp;朝廷虽然运来一部分粮食,但放到千百万人口的陕北,不是杯水车薪,而是滴水车薪,朱由检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去面对高迎祥了。

&esp;&esp;冬小麦收割,还有四、五个月,即使算上土豆能填补一些粮食的空缺,也还有两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百姓将如何煎熬?

&esp;&esp;再说让百姓有钱花,也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esp;&esp;即使百姓度过这寒冷的冬季和明年的荒春,即使明年不再大旱,百姓也只是刚刚温饱。距离有钱花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esp;&esp;朱由检虽然通过招收农民工来提高百姓的收入,但工厂生产的产品,要能在社会上销售才行。按现在百姓的购买力,要形成工业市场,还不知道等到哪一年。

&esp;&esp;“无工不富,无农不稳”。

&esp;&esp;后世的经验的确有效,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靠朱由检一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根本实现不了。

&esp;&esp;“殿下,白面带来了。”王慕九终于回来了,白面就放在马背上。

&esp;&esp;“嗯。”朱由检停止了思索,向老者走过去,“老人家,这点白面,你带回去吧!再也不要吃这些不能消化的叶子了。”

&esp;&esp;“军爷?”老者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正对着这些白面发呆。

&esp;&esp;“奥,老人家也运不回去。慕九,安排两名士兵,帮老人家送回去,注意,脱下铠甲,别吓着村中的百姓。”

&esp;&esp;“是,殿下。”

&esp;&esp;“谢谢军爷,谢谢军爷。”老者拉着孙子孙女,再次给朱由检叩头。除了叩头,它实在想不出感激的办法。

&esp;&esp;“老人家,回去吧!”朱由检在那个曾经嘴角流出菜汁的小女孩头上摸了一把,“过了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esp;&esp;送走了老者,朱由检已经没有心情再视察民情了,也不需要再视察什么民情了。他带着士兵掉转马头,奔西安而去。

&esp;&esp;这天午后,大约未时,朱由检一行终于达到西安。

&esp;&esp;朱由检发现,如果这百十名士兵走在西安的大街上,实在太过碍眼。他略一思索,“李俊,你给我留下五名士兵,然后拿着的我的片子,去西安左卫暂住。有事的时候,我自会派人找你。”

&esp;&esp;“是,殿下。”李俊带着绝大部分士兵离开了朱由检。

&esp;&esp;朱由检带着王慕九、柳林、刘坤和五名士兵从北城门进了城。正对着城门的是西安最为宽阔的道路之一——北门大街。

&esp;&esp;这时的西安,已经远不如汉唐时代那样繁华,但也不是一般的北方城市可比。几个月前发生在陕西的匪患,对西安影响不大,这儿还是一片祥和的样子。

&esp;&esp;“慕九,你去打听一下,西安哪儿有百姓交易的市,越详细越好。”

&esp;&esp;“是,殿下。”王慕九带着一名士兵奔人流集中的地方去了。朱由检暂时无事可做,便寻了一间茶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