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6章 蒙古人更为可靠(2 / 3)

?”李春烨觉得自己太缺乏冷静了,几十岁的人,还不如十几岁的朱由检。

&esp;&esp;朱由检点头,“而且军报上说,袁崇焕是在守卫前屯的时候,射杀的建奴,如果袁崇焕想要冒功,他必然将功劳夸得大大的——野外射杀建奴,才是朝廷最殷切的期望。”

&esp;&esp;李春烨想起,朱由检在山东,在陕西,同样创造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战果,袁崇焕已经成为朱由检的嫡系,得到朱由检真传,他创造什么样的战果,都是正常的,难怪朱由检如此冷静!

&esp;&esp;朱由检,不能以常理论,现在的袁崇焕,同样不能以常理论,将来不知道还会出现多少个袁崇焕,难道那天朱由检对自己展望大明的未来,这么快就开始实现了?

&esp;&esp;“陛下,我们是否要反攻建奴、收复辽东的失地?臣也好去准备物资银两和相关的人员。”

&esp;&esp;“一场小规模战役的胜利,不能代表我们已经具备了反攻的能力,”朱由检还是摇头:“况且,袁崇焕是利用城墙的掩护,才射杀这么多的建奴——如果是在野外相遇,袁崇焕能抵挡建奴骑兵的冲击吗?”

&esp;&esp;在这样的胜利面前,朱由检没有忘形,李春烨觉得,和朱由检交往这么久,他还是不了解朱由检,或者说,他远远不如朱由检,“陛下,那这份军报,该怎么处理?”

&esp;&esp;朱由检没有思索,他早就想好了:“军报,在朝廷,在京师广泛宣传;等建奴的首级运到京师,兵部立即组织人手查验,查验属实,立即兑现每个首级三十两纹银的承诺,同时将伤亡士兵抚恤金也一并发出。”

&esp;&esp;“是,陛下。”李春烨行个礼,就要走开。

&esp;&esp;“等等,侯质。”朱由检叫住李春烨:“同时告诉他们,这是最后一批,以后,无论拿来多少建奴的首级,朕也不会在按照三十两银子一个兑现了。”

&esp;&esp;“为什么?陛下,这样会不会冷了将士们的心?”李春烨不解,这辽东刚刚有了一点起色,朱由检就准备取消这项最能刺激将士们刺杀建奴的措施。

&esp;&esp;“侯质,你说说,以前朝廷为什么要知道这项措施?”

&esp;&esp;“因为建奴的骑射功夫太厉害,要杀建奴,太难了。”

&esp;&esp;“侯质说得没错。”朱由检呷口香茶,“但现在士兵们杀死建奴,不是依靠肉搏,而是燧发枪。”

&esp;&esp;“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缓缓点头,现在士兵的手中有了燧发枪,杀死建奴就容易多了,如果在按照每个建奴首级三十两银子支付,朝廷也支付不起。

&esp;&esp;“不,侯质,你没有明白朕的意思。”朱由检没有理会李春烨惊讶的老脸,“朕的意思是,朝廷给士兵提供最好的装备,给士兵发军饷,伤亡了还会得到抚恤,士兵有义务为国家打仗——就是说,杀死建奴,恢复辽东,是士兵们的责任,朝廷没有必要再支付银两,当然,有军功,也可以适当奖励。”

&esp;&esp;“陛下……”李春烨被朱由检的话绕糊涂了。

&esp;&esp;“侯质还是觉得这样会伤害前线官兵们的积极性?其实,朝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装备,有了更好的装备,他们的生命更有保障——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esp;&esp;“陛下,臣有点懂了。”李春烨眨眨眼睛,“朝廷尽朝廷的责任,为士兵提供最好的装备,士兵也要尽他们的责任,为朝廷多杀建奴。”

&esp;&esp;“基本上是这样。朝廷的军饷要适度,其实,好的装备也是军饷的一部分,朝廷的责任不能无限扩大,否则,朝廷有再多的银子也付不起,还会欠士兵的军饷——这才是真正伤害士兵的积极性。”

&esp;&esp;“陛下,臣懂了。”李春烨思索了好久,才冒出这句话。

&esp;&esp;“当然,既然打仗,就会有胜负之分,打了败仗要惩罚,取得胜利要奖励——侯质,京师的军队整编过了,奖励制度也要相应地改变,侯质回去之后,立即组织人手,重新核定军人的奖惩制度。”

&esp;&esp;“是,陛下。”李春烨拜别朱由检,离开了乾清宫。

&esp;&esp;辽东,宁远城。

&esp;&esp;甲喇额真巴克什又一次将心爱的瓷杯摔在地上:“饭桶,蠢货,一个牛录的人,你们竟然找不到,就是一头狼,这么长时间,也应该有下落了。”

&esp;&esp;谁也不敢接他的话茬,这几天,凡是接他话茬的人,都是倒了霉,不是被骂个狗血碰头,就是被一顿鞭子抽得浑身是血。

&esp;&esp;大厅里一片寂静,只有巴克什在喘着粗气。

&esp;&esp;一名士兵快步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