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0章城下的小插曲(1 / 3)

&esp;&esp;莽古尔泰在广宁以东十五里的地方立下了大帐,但他并没有设立拒马桩之类的防护设施,这是在野外,反正明军又不敢来偷营。

&esp;&esp;为了预防万一,莽古尔泰还是嘱咐他的士兵,一定要加强夜间的巡逻与守卫。

&esp;&esp;进入中军大帐,莽古尔泰随手扭开一袋马奶酒,“咕咚咕咚”灌了起来,不过现在是在军事最前线,随时可能发生激战,他不敢多喝。

&esp;&esp;一袋马奶酒见底,莽古尔泰砸吧着嘴,伸出舌头舔尽沾在嘴唇的残酒,又用袖口擦干净浓密的胡须。

&esp;&esp;他又拿出一袋马奶酒,抚摸了片刻,到底还是放下了,“睡觉。”

&esp;&esp;亲兵过来替他解开了皮甲,莽古尔泰和衣钻进皮被,倒头便睡。

&esp;&esp;正如莽古尔泰预料的那样,这一夜明军并没有前来骚扰,双方的游骑发生了小规模的接触和激战,波澜不惊的,又各自退去。

&esp;&esp;广宁城内,明军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esp;&esp;杜文焕的第四师、第五师都已经抵达广宁,第三军接管宁远后,袁崇焕将原来驻扎在宁远的第一师也是派了过来,他亲自随着第一师来到《⊙,广宁。

&esp;&esp;袁崇焕终于盼来了“海东青”的书信,为了防止泄密,书信是用密信的方式写的。

&esp;&esp;“海东青”在书写的时候,不是使用汉人惯用的毛笔,而是随手取一根硬枝条当成硬笔,再取两张白纸,折叠在一起。书写的时候,用硬枝条在白纸上写下密信的内容,下面的那张白纸上就会留下痕迹。

&esp;&esp;将下面的这张白纸放到清水中浸透,再晾干,字的痕迹就不见了。如果落到别人的手里,它只是一张普通的白纸,什么也看不到。

&esp;&esp;袁崇焕抽出这张白纸,发现上面什么也没有,他微微一笑:这海东青,还挺细心的。

&esp;&esp;“取盆水来。”

&esp;&esp;亲兵很快端过一盆清水,然后带上门出去了。

&esp;&esp;袁崇焕将这张白纸放到水中,小心浸透,纸上立即出现了“海东青”的字迹:岳托已经回到盛京(今沈阳),身边止有三百士兵,莽古尔泰将率正蓝旗的三十个牛录,前往广宁。

&esp;&esp;袁崇焕收到密信不久,莽古尔泰就来到广宁。因为他撇开了盛京的十五个牛录和辎重,一路狂奔着,赶着收拢辽阳一带的士兵,而“海东青”的密信发得比莽古尔泰要晚,所以密信只比莽古尔泰早到达广宁一天。

&esp;&esp;辽东的冬天要比江南来的早,明明才是九月,在江南,也就是深秋的季节,有些地方还在收割水稻,而辽东已经进入初冬。

&esp;&esp;莽古尔泰昨夜睡得很沉,几天来长途行军的疲惫,被夜色一扫而空。

&esp;&esp;他从皮被中坐起来,打了个哈欠,薄薄的水雾顿时冲出床尾,他又伸个懒腰,这才懒洋洋地下床。

&esp;&esp;骑兵递过一袋温热的马奶酒,莽古尔泰扭开盖子,将袋口伸入浓密的胡须丛中。

&esp;&esp;“咕咚、咕咚。”一袋酒下肚,莽古尔泰感觉暖和多了,他扔开酒袋,从亲兵手中接过一大块刚刚温热过的熟牛肉,狠狠地咬了一口。

&esp;&esp;酒足饭饱,莽古尔泰扭头问身边的士兵:“几位甲喇额真呢?他们起来了吗?”

&esp;&esp;“他们都已经起床了,贝勒爷,要他们过来吗?是不是要攻城了?”亲兵满怀期待地站在莽古尔泰的面前。

&esp;&esp;莽古尔泰摇头:“我们的勇士还没有全部到达,先等等,你让布鲁尔先过来一趟吧!”

&esp;&esp;“是,贝勒爷。”亲兵小跑着出去了。

&esp;&esp;布鲁尔是莽古尔泰帐下的三名甲喇额真之一,麾下有五个满员的牛录,一千五百名士兵。

&esp;&esp;布鲁尔并没有穿皮甲、戴头盔,他的长发自然垂肩,脑袋肥大,额头宽阔,上肢粗壮,显得孔武有力。

&esp;&esp;他掀开莽古尔泰的中军大帐,探身进去,“贝勒爷,你找我?我们今天攻城吗?”

&esp;&esp;莽古尔泰指了指广宁城的方向,“你先带着士兵们去城下探探路,看哪个方向适合攻城。”

&esp;&esp;“遵命,贝勒爷。”布鲁尔大喜,虽然不是攻城,只是去广宁城周围巡视一番,但只要离开了大帐,就有和明军接触的可能,他要让镶红旗的人好好看看,正蓝旗的人是怎么为他们讨回便宜的。

&esp;&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