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27章 麻六甲海峡(2 / 3)

&esp;&esp;本来洪承畴还想继续西进,但史可法否定他的想法。

&esp;&esp;史可法认为,青叶刚刚立府,人心暂时不附,必须在军队的扶持下才能开展正常的工作,再贝东县今年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万一秋收的时候,农作物歉收,百姓缺少粮食,民心就会不稳,只有军队的弹压,才能维持安定的局面。

&esp;&esp;但洪承畴立功心切,最后与史可法达成协议:贝湖的南半湖已经开府立县,明军将沿着贝湖逐渐向北方推进,争取将整个贝湖收入囊中,假如明军捕获少量的当地百姓,就迁居到青叶,如果遇上人数多的部落,就在当地设立府县。

&esp;&esp;远在京师的朱由检,接二连三收到来自岭北省的讯息,虽然这些讯息都是他最期望的,但他的心思已经转向关内。

&esp;&esp;原来他着急沿贝湖向西扩张,主要是担心乌拉尔山以西的那个大国,但“双头鹰”发回的讯息告诉他,那个大国现在受到西南面的波兰与西面的瑞典的欺凌,南面的喀山汗国也在奥斯曼帝国的扶持下,不断侵蚀它的草原。

&esp;&esp;它自己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力量向东扩张?

&esp;&esp;那些打着国家旗号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国家的军队,更不是闻名欧洲的哥萨克骑兵,而是一些皮毛商们自己的武装,因为是私人性质,人数不会太多,战斗力也不会太强。

&esp;&esp;这些武装起来的皮毛商,利用火器的优势,对付当地行渔猎生活的百姓还可以,如果遇上大明的正规军,自然是要栽跟头的。

&esp;&esp;所以朱由检不再关心岭北省的事,他只是嘱咐史可法与洪承畴,开疆的步伐不要太快,一切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坏了大好的局面。

&esp;&esp;他现在的心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改革。

&esp;&esp;他推行的改革,现在只是在北五省试,但迟早会推行到中五省与南五省。

&esp;&esp;也许别人暂时看不出来,这种改革要是失败了,那大明就会回到天启年间的原,那自己这几年的辛苦,完全白费了,就算积为朝廷积累一些金银,迟早也会败在某个皇帝或者大臣的手上,大明在关外和西南收复的大片土地,迟早还会丢失。

&esp;&esp;如果改革成功了,大明就是羽化的毛虫,从此振翅高飞,不输鸟雀。

&esp;&esp;别过去的西班牙与葡萄牙,现在的荷兰,就是将来的英法,在于大明的较量中,也不会占据上风,以大明这么大的体量,又处在世界科技的最端,就是西夷联手,怕是也只能望大明的项背了。

&esp;&esp;改革之帆已经,朱由检也没法让它停下来。

&esp;&esp;而且,这一次的改革,只是起,还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改革在等着他。

&esp;&esp;现在的大明,是朱由检所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时期,只有熬过了这段时间,大明才有可能步入正轨。

&esp;&esp;现在朱由检就像是正在孵蛋的母鸡,特别当心羽翼下的鸡蛋。

&esp;&esp;他的另一个心思,就是南洋。

&esp;&esp;大明国内的改革,离不开资本的积累,也就是缺少第一桶金,现在的海外贸易,就是大明第一桶金,虽然这个第一桶金,将来可能落入私人之手。

&esp;&esp;只要这第一桶金在大明的国内,就会促进大明工商业的发展。

&esp;&esp;海外贸易的利润虽然巨大,但大明从事海外贸易的人数太少,主要是被被人卡住了脖子。

&esp;&esp;这个咽喉要道,就在南洋。

&esp;&esp;大明要进行海外贸易,必须经过南洋,特别是麻六甲海峡,但现在的南洋,已经被西夷完全掌控,大明的海商即使出海,也只能捡些别人的残羹冷炙。

&esp;&esp;为了大明,朱由检必须打通麻六甲海峡,即使大明不能完全掌控,至少也要让大明的商人能自由出入麻六甲海峡,赚取最高的商业利润。

&esp;&esp;朱由检登基之后,就一直在做着相关的准备,组建南海舰队,就是最重要的环节。

&esp;&esp;南海舰队是朱由检打通南洋的唯一依靠,所以他特别关注可能的南海舰队司令郑芝龙。

&esp;&esp;现在他的面前,正摊开大量的关于郑芝龙的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参谋部提供的,也有一些是广东的锦衣卫飞鸽传入京师的。

&esp;&esp;“……郑芝龙早年投靠了汉人海盗首领李旦,因为有胆识,被李旦重用,李旦去世后,留下的大部分财产被郑芝龙掌握,他因此成了东南沿海一带势力最大的海盗,多次与经营海上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