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以后再也没有了大规模的战斗,他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将这些降兵暂时收押起来。
&esp;&esp;城内的清缴,暂时由林呈祥负责,凡是协助东吁军队的百姓,都遭到明军的严厉打击,或者被射杀,或者被投入战俘。
&esp;&esp;沐启元亲率他的第十九军去追击东吁的逃兵。
&esp;&esp;东城外的象兵已经被火箭与山地炮消灭或者驱散,沐启元沿着他隆的步伐,一直朝东南方追下去。
&esp;&esp;现在的他隆,惶惶如丧家之犬,茫茫似漏网之鱼。
&esp;&esp;白古河上既没有浮桥,也没有可供渡河的船只,东吁士兵只得泅水而过。
&esp;&esp;刚有数千士兵上岸,连防守阵型还未展开,就听得一声梆子响,前面喊杀声震天,三万大城的士兵从灌木丛中涌出。
&esp;&esp;箭矢就像是铺天盖地的飞蝗,带着大城士兵的无限恨意和体温,无情地射向惊呆了东吁士兵。
&esp;&esp;“还击呀,赶紧建立防守阵型!”他隆在对岸急得大叫,冷汗流到下巴都不知道。
&esp;&esp;但战场太过吵杂,他们的声音,根本越不过白古河。
&esp;&esp;正在涉水过河的东吁士兵,惊得只会在水中乱舞,他们再也不敢游向对岸,而上岸的数千士兵,在惊醒之前,已经伤亡了一大半,还能站立的士兵,不到两千。
&esp;&esp;两千东吁士兵开始反击了,但他们刚才在渡河的时候,刀枪和箭矢,丢掉了一大半,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
&esp;&esp;大城士兵经过短暂的恐惧之后,又是一阵箭雨。
&esp;&esp;巨大的数量优势,将东吁士兵完全压制,大城军乘胜追击到河堤,将仅剩的数百东吁士兵,生生逼回白古河。
&esp;&esp;大城士兵一边向河中放箭,一边收割岸上的东吁伤兵。
&esp;&esp;他隆大惊,对面的士兵为什么有如此的战斗力?但是,他现在没有时间寻找这个答案了,他知道数百象兵只能阻挡明军一时,收拾了白古城,明军很开就会追击过来,他隆不相信,城内的东吁军能拖住明军的主力。
&esp;&esp;那时的东吁军,将面临明军与大城军的两面夹击,而且对手还占据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esp;&esp;“弟兄们,渡河,前面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他隆急红眼了,为了鼓舞士气,他亲自跳入白古河,他要身先士卒。
&esp;&esp;吉伦海一把抱住他隆,“陛下,让我带着弟兄们冲一冲!”他向自己的亲兵一招手,“快,随我渡河。”
&esp;&esp;漂在河中的东吁士兵,又开始向对岸游去。
&esp;&esp;大城士兵的箭矢,正一刻不停地射向河水中的东吁士兵,但东吁士兵只有脑袋露在水面,目标小了许多,射击的效果十分不理想。
&esp;&esp;东吁士兵渐渐靠近岸边。
&esp;&esp;不知道哪位大城将官发现了问题,“抛射,将箭矢射向天空,让箭自由下落。”
&esp;&esp;现在河水中的东吁士兵,密集如蝌蚪,只要箭矢从空中下落,根本不用瞄准,落在东吁士兵身上头上,至少有三成的把握。
&esp;&esp;“啊……”
&esp;&esp;“呀……”
&esp;&esp;“痛呀……”
&esp;&esp;……
&esp;&esp;东吁士兵发出一片惨叫,这些怪异的惨叫声,比染红的河水更让他隆揪心,看着西岸仅有的万余东吁士兵,他隆豁出去,“弟兄们,我们渡河就要成功了,现在全部随我渡河!”
&esp;&esp;“噗通,噗通……”
&esp;&esp;最后的东吁士兵全部跃入河中,前赴后继。
&esp;&esp;游在前面的东吁士兵受到鼓舞,他们加快了前进的速度,最前面的士兵,双脚已经够上了河底的浮土,一旦双脚使上劲,他们腾出的双手,就开始射箭反击。
&esp;&esp;在绝境之中,东吁士兵表现出远远超出大城士兵的战斗力,三万大城士兵虽然苦战,还是让东吁的士兵渐渐上了岸。
&esp;&esp;东吁士兵在岸边建立防守阵地,双方的战事呈胶着状态,东吁军无法突围,大城的士兵也无法再前进一步。
&esp;&esp;白古河中的东吁士兵不断上岸,加入到与大城士兵的战斗中。
&esp;&esp;他隆终于攀上河堤,由于刚才游得太用力,他几乎虚脱了,刚刚上了岸,就一屁股坐到地上,背对着河岸。
&esp;&esp;他突然竖起耳朵,身后隐约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