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八十五章 贤臣(1 / 2)

&esp;&esp;“哦?”

&esp;&esp;玄德公止住扈从的脚步。

&esp;&esp;“士元,这个益州来人……十分重要么?”

&esp;&esp;以常理而论,既然讨论入蜀,便绕不过益州与荆州接壤的巴郡。甘宁乃是巴郡临江县的大姓出身,曾经做到过郡丞一级的大吏,再有多年沿江纵横、为非作歹的经历。如果说要讨论后继的具体操作,庞统以外,甘宁就是最好的补充。

&esp;&esp;玄德公之所以在与吴侯的谈判中留下甘宁,也正是看中他的作用。

&esp;&esp;但庞统的意思,竟然是说,这个益州探子比甘宁更重要?

&esp;&esp;刘备又想到,如果这么做,是否会使得甘宁有所不满?

&esp;&esp;刘备看了看庞统自信十足的神情,又下意识地看了看雷远。

&esp;&esp;雷远慌忙出列:“主公,此前只禀报说带来一个益州探子。然则,来公安的途中,这人又自陈乃是刘季玉幕府中的官员,奉刘季玉的命令,来荆州公干。”

&esp;&esp;“此人是谁?”

&esp;&esp;“刘季玉幕下,军议校尉法正。”

&esp;&esp;军议校尉的官职,众人谁也没听说过,估计是刘璋自己创设的职位,像是参议军事的近臣,大概有点类似于江东鲁肃曾任的赞军校尉,但不知道实权如何。

&esp;&esp;至于法正这个人……

&esp;&esp;玄德公捋了捋胡须:“法正?”

&esp;&esp;诸葛亮欠身道:“此人乃扶风郡人,字孝直,因关中羌乱而避入蜀地。祖父法真有逸名,其父法衍,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监。”

&esp;&esp;“法真……我想起来了,玄德先生嘛。”刘备微笑:“倒是有趣。”

&esp;&esp;法真号曰“玄德先生”。此君乃是数十年前天下知名的隐士,据说体兼四业,学穷典奥。玄德公年少时也曾研习儒学,故而知道这位的名声。至于为什么一位隐士能够赢得大名,实在不可细说。

&esp;&esp;刘备此时提起,当然是指此人名号与自己相同。座下众人连忙发出适当的笑声。

&esp;&esp;“续之以为,这法正是何等样人?”

&esp;&esp;嗯……我以为,此人名垂史册,乃是天下罕见的谋臣?雷远心想,话可不能这么说。到底只是个抓到的益州探子,自己若说的太多,别人还以为有什么背后的原因。

&esp;&esp;于是他沉吟片刻,道:“虽委质于庸常之主,却绝非庸常之人。”

&esp;&esp;“那就先请这位益州军议校尉来见!”刘备挥手道。

&esp;&esp;须臾之后,堂下走进一人。只见此人身高七尺上下,年约三十余岁。相貌寻常,但一对浓眉细密而长,两眼有神,颌下短须梳理得整齐光亮。

&esp;&esp;此刻汇聚在厅堂上的群臣,无论谋臣猛将,或为一时风云际会的荆楚英杰,或为追随玄德公多年的天下骁锐,群聚一处,自然便有非凡气势。可是这人迎着一众文武打量的眼神,全然不见慌乱的神色,眼神平静得就像是一泓湖水。

&esp;&esp;也不知为何,许多人瞬间就去看了眼庞统。当代臧否人伦之风极盛,所以大家都觉得,一日之间能见到两个出众人物,着实巧得很,也很有运气。

&esp;&esp;这人向前几步,不卑不亢地行礼:“刘益州所遣,军议校尉法正,见过左将军。”

&esp;&esp;他的声调不高,但用的乃是极标准的雒阳正音,果然不愧是三辅之地儒学世家子弟,只这一口极清朗明白的言语,就把在座绝大多数人都比下去了。

&esp;&esp;堂上文武们不禁振动,振动之后,又不免怫然。适才庞统上堂,那是荆州从事拜见主君,在场的都是同僚,又多荆楚士人的小伙伴,自然没人与之为难。此时来者是刘季玉的部下,据说还打着商旅旗号混入夷道,意图打探荆州的底细,众人便不客气。

&esp;&esp;不待玄德公问话,潘濬先问:“你就是法正?”

&esp;&esp;“正是。”

&esp;&esp;“你身为益州僚属,来我荆州,为何要隐姓埋名,潜藏身份?难道是有什么不轨的图谋么?”

&esp;&esp;潘濬身为治中从事,主要负责的,乃是荆州各地的律法刑名。他本人又是方严疾恶,义形于色的性格,对这种蝇营狗苟的行为大是不耐。

&esp;&esp;玄德公也不阻止潘濬,只是微笑着看着堂上,等待法正回答。

&esp;&esp;法正答道:“我在成都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