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94(2 / 3)

更加敦实一些。

好在机身高度仍然得到了控制,没有变成f35那样不协调的肥鸭子外形。

601所的几名代表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个方案会给现场带来一定冲击,所以并没有马上开始介绍,而是专门留了些时间给其他人做个缓冲。

直到几分钟后,现场逐渐重新平静下来。

众多与会者的注意力也重新汇聚到了601所代表们的席位之上。

“正如杨同志刚才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是跟随f22的技术思想,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超越其性能的产品。”

孙琮一开口,就是一個以牙还牙,直接用对方说过的话开头:

“从技术原则上讲,翼面在提供了飞机飞行基础的同时,也一并增加了气动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而不同翼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飞机隐身设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尝试在不影响升力和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翼面的数量和面积,并最终得到了这一采用半无尾布局的技术方案。”

“关于这一布局本身,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并不陌生,除了最典型的yf23方案以外,波音在jsf项目中推出的x32验证机,虽然严格来说属于无尾大三角翼加双垂尾的常规布局,但在通过减少翼面数量来提高隐身性能的思路上却是一致的……”

“尽管我们国家过去并未正式服役过半无尾布局的飞行器,但我们所通过对‘暗剑’无人概念机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定设计经验,并且对于该布局的控制逻辑进行过多轮地面测试……”

“……”

虽然孙琮的介绍也颇为精彩,但常浩南却不难看出,现场气氛似乎还是偏向于之前611所的方案更多一些。

毕竟,两边拿出的方案都不算常规,且对于翼面关系和飞行控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可611所已经在歼10上验证了鸭翼+大三角翼布局的可行性,如今再拿出第二个同类方案,也算是轻车熟路。

而601所的半无尾布局,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根基不稳了。

当然,你可以说当年搞歼10的时候,那个方案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比今天的半无尾布局要小。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

2005年的华夏,已经过了那个必须冒险做三级跳才有可能追上世界领先水平的阶段。

在作出针对性设计的基础上求稳,是大部分人更愿意看到的选择。

不过,正在慷慨激昂做发言的孙琮却不可能就这么偃旗息鼓。

激进的方案,自然会带来激进的性能。

稍作停顿之后,他把电脑上的ppt翻到了下一个部分:

“我看过空军同志上个月做出的报告,虽然双基地雷达很早就探测到了对手隐形战斗机存在的迹象,让指挥员提前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准备,但真正捕获到f22的具体位置,仍然是抓住了对方大角度拉起,准备与我方拦截机面对面的机会。”

“而根据我们的计算和模拟测试,在减少一组翼面之后,虽然不会对正前方的rcs纸面最小值产生显著影响,但却可以将来自前半球上下60°方向的rcs值降低40左右,显著改善飞机在转弯、爬升或俯冲过程中被探测到的可能性,提高隐形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战术灵活性。”

“我想请各位注意到的一点是,虽然我国空军目前仍然以国土防空任务为主,但人民军队尚有历史使命需要完成,新一代主战装备应当逐渐摒弃单纯的防御性作战思路,开始考虑在进攻任务中可能面临的作战环境……”

“并且,除了更优秀的隐身能力以外,这一半无尾布局还连带着提供了更大的弹仓深度,让飞机可以在维持隐身状态的前提下携带直径更大的空对面武器,而不需要专门研制像sdb那样的小当量、小尺寸弹药,这一点也是美军研发jsf战斗机的初衷之一……”

这一番表态,竟然直接把刚才已经严重倾斜的天平给拉回来了不少。

尤其那段“人民军队尚未完成的历史使命……”,更是直接击中了几位军队代表的内心。

讨论的声音,又一次在会场中弥漫开来。

眉头紧锁的吕光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转头看向之前一直都没表过态的李建强:

“老李,你觉得……像an/fps-115这样的远程警戒雷达,如果用来执行反隐身作战的话,效果大概会如何?”

吕光虽然是空军装备研究院一把手,但主要专精的还是航空领域。

而防空反导这一块,还是后者更加专业。

李建强听罢一愣:

“你是说铺路爪?”

但还没等吕光回答,他也迅速理解了对方这一问的意思——

既然刚才孙琮已经提到了和进攻任务有关的话题,那自然要把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假想敌的防空装备考虑进去。

像霍克或者天弓之类的防空系统倒是不足为惧,但那两台铺路爪如果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少还是得尊重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