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4节(4 / 5)

瓜。

药品用的是陶罐和竹罐,但护肤品显然不行,好在姚县有玻璃厂,白露专程跑了一趟,让王晓霞牵线,把包装的事情搞定。罐子就是普通罐子,还易碎,但姚县内并没有好的瓷器厂,暂时也只能这样将就。

在种下去原材料没有产出之前,霜露牌以“蛋黄油祛疤膏”“茯苓美白霜”为主的十几款产品在姚县隆重上市。火柴厂锅炉爆炸的事情在姚县算是人尽皆知,虎杖液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又有李医生王晓霞这些有身份的人第一时间购买,护肤品可谓是一炮而红,便宜的当天就卖完,价格高的几款也在两天内售空,还有很多人询问什么时候补货。

“还是要修路啊,路颠簸损失太大了。”

白露看着损失量报告,从木家堡到姚县的这一路上,竟然坏了百分之三的产品,这还是工人在装货的时候非常小心,用了很多软垫的情况下。

“慢慢磨,早晚能通的。”木月倒是比较看好。以前寨子里没有地种,狩猎队打猎,不上山的老人和半大孩子们基本无所事事,现在连她阿奶都闲不住了,天天领着一群人去修路,别小看这些老人家,他们虽然速度慢,但半年时间,加上当初学生修的,已经修出了二十多公里。

木家堡到姚县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是因为山路曲折,所以这条路总距离大概有150公里左右,其中姚县到牛宝山大队有25公里,他们有拖拉机,如今早就修通了。木家堡这边又修出去了二十多公里,相当于说,这路已经修了三分之一。虽然这只是挖通泥土路,没有做其他措施,一旦下雨必然很泥泞,但只要能修通,就不是问题。

“今年咱们厂里效益好,疗养院又增加了几十人,除了预留出来买船的,账户上还有钱。你去跟牛宝山商量商量,看看他们那边的拖拉机和村民帮咱们修路要什么要求。他们要钱可以,想送孩子来上学也可以,看看能不能谈下来。”

白露一开始觉得这条路千难万难,那个时候她确实没有想到寨子里这些老人家。毕竟山里修路要一锄头一锄头挖,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她是却忘了,寨子里的这几百号老人家,他们虽然不上山打猎了,但年轻的时候也都是打猎的好手,全都是有身手的。他们如果想齐心协力的做一件事,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天十几米,极少成多,这条路竟然看上去很容易了。

现在木家堡的马帮扩大到了六十多人,寨子里的骡子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一趟一趟的送货,还送不过来。很多大队的药品都是他们来卖药材的时候自己驮回去的。但是如果路修通了,木家堡最大的客户:省军区,战士们的卡车便能直接进来,到时候马帮又可以腾出手来做别的事情。

从长久收益来说,这条路自然是越早修通越好。

白露以为牛宝山大队会要钱,毕竟他们离姚县近,送孩子去姚县上学比来木家堡近多了。但没想到他们要的价格很低,一直在和木月扯送孩子来木家堡大队上学的数量,第一次开口竟然提了六十个孩子。

木月自然不能答应,其他跟大队签了合同的都只有15个呢,六十个孩子得六个班,最少都得增加六个老师。这些老师的工资和其他事情,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后两相扯皮,送进来的孩子谈到了30个,至于钱的话,按照修路的米数来算,牛宝山要的价格确实不高,木月便同意了。现在已经6月初,农历都四月份了,离雨季很近,得抓紧。

两个大队签了协议,说好9月份送孩子过来,牛宝山大队的乡亲们便趁着最近地里没活,轰轰烈烈的干起来。

木月把签好的合同拿给白露,还给她解释了一番牛宝山的情况。

原来牛宝山大队的队长年纪大了固执又好面子,以前因为地理位置,他们其实是跟着木家堡混的。但是在赵家驱赶野兽这件事上,他们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柳河公社。虽然木年没有追究,但到底也是撕破了脸皮。

后来木家堡开了制药厂,要和大家签合同,牛宝山的大队长因为这些旧事拉不下脸来,二来呢也不觉得制药厂能搞出什么名堂。可他们没想到白露这么厉害,短短半年时间,木家堡就在县里赚足了风头。

尤其是听亲戚说了木家堡学校的情况之后,大队里的人更是捶胸顿足,暗地里不知道责怪了大队长多少次,大队长的威信都没有以前强了。上次牛宝山和其他大队抢水打架之所以会闹那么大,连黄文明都惊动了,便是因为大队长喊不住村里的汉子们。还是这回队里得了拖拉机的名额,大家才安生了些。

但寨子里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大队长的侄子牛建元就是这个聪明人。自己大队的事情自己知道,一没有模范二产量赶不上别人,还打架丢脸丢到县长跟前,竟然还得了拖拉机,这就十分稀奇。

牛建元通过打听消息和自己估摸,最后听亲戚说了木家堡招一群高中生去修路这件事后,他忽然想到,这肯定是因为木家堡。就像白露想的那样,他们有拖拉机必须修路,又因为地理位置,他们修路就等于帮木家堡修路,所以县里才把这个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