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章 第08章(1 / 2)

==

此时的赵氏也想不明白,她明明算计得挺好,却不想宋长泽突然提出要去县衙办理过户。她甚至忍不住想,难道继子这些年都是装的,其实心里另有成算,就等着分家得了田地好出去过快活日子?

也不是没可能啊,当年宋巧儿不就将她都给骗过去了吗?

“当家的,”赵氏皱着眉道,“你说老大这么着急过户,说是想佃给族人种,我怎么瞧着不对呢。这地要是过了户,不会被他卖了吧?”

“他敢!”宋华银怒道,“他要是敢败祖产,看我不拿棍子抽他。”

赵氏叹气,“只要过了户,地就是他的。他将地卖了,你就是抽他一顿又能如何,还能打死他不成?”

宋华银还是不大相信自己这个老实的长子敢卖地,仍是抱着一丝希望,“老大不是说想佃给族人种吗?不一定是要卖地吧?”

“不管老大是想卖地还是佃出去,不都是咱家的损失吗?而且分家这才几天,老大就急着过户,我不信他没有其他打算。”赵氏心眼儿多,遇事难免要想得多些,“对了,他还说要去找大夫治腿,这不是摆明不信你给他请的大夫吗?我看他一准是想卖地,然后拿钱治腿,说佃出去不过是借口罢了。”

“那咋办?”宋华银也急了,“分家文书都签了,老大还让华文过来催,躲也躲不过去,就只能过户。那么多田地,唉……”

那可是九亩地,整整60吊钱啊!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两三年才能赚回来。而老二还要科举,以后需要花费银钱的地方多着呢。

一下就要损失60吊钱,宋华银顿时感觉心疼得厉害。

宋长泽虽也是宋华银的儿子,且还是长子。可自从赵氏生了宋长桂后,宋华银便对这个他曾经十分看重的长子日渐疏远。

等二儿子到了开蒙的年纪,赵氏便跟他说要送儿子去村里的学堂念书。对此,宋华银并无异议,家里但凡有点儿闲钱的,都会送孩子去村里学堂识字。

可老二才在村里念了一年,赵氏又说想送孩子去城里的私塾读书,将来好考科举。

一开始宋华银是不愿意的,村里的孩子最多在村学堂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也就族长的孙子去城里念了几年私塾。但他家哪能跟族长家比呢,族长家多有钱啊,光田地就有百十亩。

再一个就是,族长的孙子学了这么多年,不也没学出什么名堂吗,过了18岁仍要回村种田。

在宋华银看来,去城里念书就等于浪费钱。但赵氏跟他说,城里沈家老太爷本来也只是个小地主,就因为儿子考中进士做了官才发的家,有了现在偌大的家业,而沈老太爷也能跟儿子去京城享福。如果他们能培养儿子考科举,那他就也能当上老太爷了。

宋华银有些心动,试问谁不想跟沈家老太爷一样,他简直就是功成名就的典范啊。

就这样,在赵氏的不断洗脑下,宋华银终于同意将二儿子送去城里读书。当然,这其中也有赵氏说她特意留了银钱供儿子读书科举的缘故。

至于为什么不送长子去城里读书?这很正常,长子毕竟不是赵氏生的。

二儿子读书费钱,宋华银不得不算计着花。也幸好赵氏的体己多,加上他家的收入补贴,不然他们根本供不起。本来分家要分给长子那么多地,他就不太舍得,但赵氏说只是挂名,还能让他家落个不苛待长子的好名声,他这才同意。

但是现在,事情似乎出了纰漏,很可能让他直接损失60吊钱。

想到这里,宋华银不由得有些埋怨赵氏,“我就说分给老大三亩田好了,他家人口少,老大的腿断了,多了也种不过来。偏你又怕族人觉得你偏心,非要分他那么多。现在好了,看你怎么收场?”

赵氏:“……”

赵氏被气了个倒仰,她这是为了谁?如今倒成了她的不是。

“若只分给老大三亩田,你当族里不会出面过问吗?”赵氏没好气道,“你难道忘了五年前临水村发生那件大案后,族长就说过,族里若有分家不公的,必要按族规处置。”

赵氏所说的大案,就是由分家不公引起的。

临水村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生了四个儿子,因三子不得爹娘喜欢,便在分家时只给了两亩田和一吊钱。那李三虽在心里怨恨他爹分家不公,但因有孝道在上面压着,他便只能认了。

没过多久,李三的媳妇生孩子难产,李三手里没钱,便回老宅找他爹娘借银子,想去城里医馆请个大夫回来给他媳妇瞧瞧。然而他爹娘却不肯借,只说没钱,李三只得又去找其他族人借。

等李三总算请来了大夫,他媳妇却已经一尸两命。李三给他媳妇办理完了后事,当晚就潜进老宅,把他爹给砍死了。

出了这样的命案,李三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县令老爷在审案时,李三大喊:若非他爹分家不公,他又怎会因没钱请大夫,以至媳妇和孩子惨死。反正他现在孑然一身,也不想活了。

最后李三被判了秋后问斩,同时县令老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