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入园两个月便能入华清斋,对书画国策也能有如此见解,还有那一手国手张科专精的萦花小字,尤其是她这个年纪在面对越城之事却能做到有勇有谋,此女不是普通世家能教养得出。
&esp;&esp;若善加引导,可成大器。
&esp;&esp;但在此之前,裴钰倒想弄明白阿笙的来历,而此事需要绕过裴氏之人,因此刑部赵焕城是最佳的人选。
&esp;&esp;念及此,裴钰看向院外的引凤树,恐怕三叔此次来并非是只是为了裴怀之。一个年纪尚幼又无背景可靠的孤女却入了各国瞩望的华清斋……
&esp;&esp;“阿七。”
&esp;&esp;持剑的少年自侧廊走出,躬身低首。
&esp;&esp;“你亲自去一趟华清斋找静严。”裴钰道:“让他看着点阿笙。”
&esp;&esp;阿七愣了愣,看向裴钰,而后低首退了出去。
&esp;&esp;裴钰如何不知家中的这几个叔叔,华清斋是裴氏先祖所建,专为培养国之重器,却被他们拿来当作权力争斗的工具。
&esp;&esp;这些年若非裴怀之以祖训压着,华清斋内那些清贫人家的子弟恐怕早变成权贵手中争权夺利的工具,再无真学识可言。
&esp;&esp;裴钰看着已经凝固了墨台,墨渍在天光之下氤氲地深浅不一,华清斋人才济济,但人多的地方便如这墨渍,难问人心深浅。
&esp;&esp;他想知道,面对三叔他们的招揽,她会怎么选。
&esp;&esp;忽有穿堂的风撩起衣角,少年眼中清冷的神色化成了唇边一抹淡若烟云的笑。
&esp;&esp;第十七章 初到华清斋
&esp;&esp;华清斋位于西陵,西陵不大,一斋便占尽半城。其内师生数百,文仆上千。
&esp;&esp;阿笙抵达华清斋时,因玄骑开道,立刻得见了华清斋院首,亦是从院首手中拿到自己的入堂批文。
&esp;&esp;这般阵势是她故意为之。
&esp;&esp;华清斋不比上阳园,这里多是名士之后,饶是出自清贫之家的学子亦曾凭借自身学识傲视众人。
&esp;&esp;向弱者示以弱,可得同情,向强者示以力,可得平等相待。这是从前先生交给她的生存之道。
&esp;&esp;再者她已无父母族人可依靠,在这人才林立的华清斋,须得一座靠山让她站稳脚跟,虽然这靠山是她假借来糊弄人的,但效果却不是没有。
&esp;&esp;当日,华清斋便安排阿笙进行了入堂测试,原本以她的年纪便该跟着先学礼仪文法、文史之道。
&esp;&esp;而入堂测试的先生发现她对这些内容几乎了如指掌,又不敢随意安排,便在上请了院首之后,决定将她排入天、地、玄、黄四阶。
&esp;&esp;华清斋天字阶主修国策,论治国之道,修习为苍生立命之论;
&esp;&esp;地字阶主修战论,学的是兵法术数,用兵遣将之术;玄字阶学的是商贸之论,论及民生;
&esp;&esp;而黄字阶则以堪舆地理为主。而除此之外,四阶都要同修诗书之道。
&esp;&esp;原本一般的生徒是从初阶的文史礼法往上修,让带领的先生有足够长的时间知其长处,而后为其安排相应的方向。
&esp;&esp;但阿笙这个情况,从新开始委实是在浪费时间,但若直接入这四阶,则需要先清楚她到底适合哪个方向。
&esp;&esp;阿笙看着徐先生紧皱眉头,时不时看看她的那几份测试的答卷。
&esp;&esp;那些礼仪文法、文史之道对阿笙而言多是书本背诵之物,年幼之时便早已尽在心中,苏家逢难之前,她便已开始学习农学和一些简单的国策。
&esp;&esp;当然,这个倒是无法与眼前这个先生言明。
&esp;&esp;“你自己可有方向?”
&esp;&esp;“我能自己选?”
&esp;&esp;“那这倒也不是可以随意挑选。”徐先生捋了捋自己的胡子,也颇为为难。
&esp;&esp;“那不如让她先都学学,过个把月再定。”
&esp;&esp;此言一出,阿笙与那先生同时转头,便见入门处,一人着修士服,半倚门户,抱着手看着他二人。
&esp;&esp;“静严师傅。”
&esp;&esp;徐先生见此人出现立刻起身见礼,阿笙观这情形便知,此人在华清斋的地位不低。
&esp;&esp;但此人着装却有些意思,穿着出家人的清修服,却有